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来自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卫深4-昌德东的数值模拟结果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深4井—昌德东地区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内的一个区块,其区域地质背景与徐家围子断陷是基本一致的。本文以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数值模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卫深4井—昌德东地区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油气成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基本原理,建立了盆地构造—沉积格架,以区域不整合面为划分标准,对研究区的层序划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及四个次级层序。以下白垩统营城组顶面为界,下部为火山岩、冲积扇等断陷沉积建造,上部为坳陷早期产物,以砂泥岩互层的河流相为主。   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岩心资料,梳理了营城组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为火山喷发—河流共生体系;营城组四段沉积时出现沉积体系的分异,东部缓坡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体系;西部陡坡区是另一个物源补给区,物源直接来源于古中央隆起,以冲积扇及浊流水道沉积体系为主;而北部的物源补给是以河流携带的沉积物为主,发育河流及泛滥平原两种沉积体系。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为河流沉积相,微相以河道微相和河漫滩微相为主。   通过对研究区主干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解释,认为在卫深4井—昌德东地区内发育伸展型及挤压型两种构造样式。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二者的动力学成因机制进行分析。伸展型构造样式的成因为:晚侏罗世开始(火石岭组沉积时期)伊泽奈奇板块俯冲于东亚大陆板块之下,致使东亚大陆边缘地区产生地幔上涌、莫霍面上隆和岩石圈减薄等特征,在区域上形成EW-NEE向拉张应力场;挤压型构造样式的成因为:沙河子末至营城组沉积时期西太平洋板块由斜向俯冲逐渐转变为正向俯冲,徐家围子断陷处于挤压应力场环境   本文以平衡剖面方法为技术手段,应用2D-MOVE软件对主干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恢复,对各时期控陷断层生长量、沉降幅度及断陷水平伸展量进行了计算,指出控陷断层的活动性与沉积演化特征在时空上有为紧密的联系,并重新将卫深4井—昌德东地区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初始张裂阶段、断陷发展阶段、基底隆升-断陷改造阶段、断陷消亡阶段、缓慢沉降阶段及加速沉积阶段。其中缓慢沉降阶段和加速沉降阶段是本次研究中新划分的阶段。   通过使用FLAC软件对研究区的缓慢沉降阶段及加速沉降阶段的应力特征(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差应力)进行了模拟,认为二者皆存在于较稳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之下,但在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的加速沉降,导致岩层本身重力大于模拟所施加的应力边界条件,致使最大主应力趋于对称分布,且最大值位于剖面下方;差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是易于次级断裂产生的地方,对油气的运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综合研究了卫深4井—昌德东地区的成藏模式、期次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研究区存在以下几种类型成藏模式:构造背斜气藏、构造—岩性圈闭气藏、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通过对油气富集因素深入分析,重点阐明了地震泵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控陷断层的周期性开闭,对油气的纵向运移的作用。同时对研究区的东部、西部复式油气聚集带及中央岩性圈闭带三个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安全、环境生态修复学与农业生态安全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首先,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持久性、难以修复性、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的独特污染特征。其次,在农
期刊
青海省门源县银灿-浪力克矿田位于北祁连冷龙岭火山岩带,区内主要发育银灿及浪力克两个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该矿田两个矿床区的矿物学特征、微量
贵州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地理格局中关键的过渡区段,对其新生代地质、地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贵州自晚三叠纪抬升成陆后,新生代地层的发育和分布十分零星、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形成于自古生代以来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特提斯洋的发育、闭合以及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是全球最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也被誉为研究碰撞造山带演
石英在热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对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的研究都极为重要。在深达下地壳甚至上地幔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石英的溶解-沉淀行为是水热流体中硅酸盐迁移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本
阿尼玛卿—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夹持于东昆南构造带与巴颜喀拉造山带之间,其布青山段分布有不同岩石类型、不同时代、规模不一的构造岩块。通过可可尔塔路线地质剖面及禾日沟
大量地质地球化学和实验研究表明,花岗岩类的源区存在大量成矿元素、源区的成矿元素能有效转入岩浆熔体并随岩浆演化而逐渐富集,是花岗质岩浆能够形成热液矿床的重要前提。因此
华夏陆块位于华南板块东南部,其广泛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分布在武夷-云开一带。本文以武夷-云开一带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出露的一些变火成岩(斜长角闪岩、变火山岩、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