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及其英译策略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u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研究,然而,人们对隐喻在修辞方面的认识却大都停留在修辞格的范围内,认为它不过是词语层面上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偏离,这极大地限制了隐喻在修辞学范畴内的研究。而莱考夫和约翰逊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隐喻认知理论以来便引发了隐喻认知研究的热潮,认为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认知方式和思维工具。就外交领域而言,隐喻构建外交现实的思维和话语方式,用以增强外交话语的劝说力。随着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对隐喻在该领域里的研究已经扩展和延申至语篇与话语层面上的修辞劝说的视觉,认为隐喻对外交话语的建构隐含了预期的劝说意图。然而,较少研究针对政治、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作系统性的探讨并将这些系统性的观点应用于实现对与我们在意识立场上有较大差别的国外受众的劝说目的。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劝说视觉解读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及其英译策略的选择问题,选取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与探讨,旨在丰富隐喻在外交话语中的理论研究的同时为探索其英译策略提供新的视阈和参考。基于隐喻认知理论梳理修辞学中隐喻劝说性的相关理论,从外交话语的具体语境中整理隐喻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进而提炼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的理论观点并结合所选案例作系统性的论证和阐释。此外,在国内呼吁做好外宣工作的形势下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的对外传播效果应努力实现对国外受众的成功劝服,因此本研究在探讨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考察其英译策略的恰当选取,以期为有效实现对外交流的预期目标提供新的参考。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为,隐喻在修辞范畴内本质上是劝说的,外交话语中隐喻在建构外交现实的同时蕴含了国际交流的劝说意图。结合隐喻在外交话语中的功能的分析发现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主要体现在进行类比推理、增进心理认同、引导价值判断以及淡化敏感冲突等四个方面。其英译过程受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理论观点的指导应遵循保留喻体、接通源语隐喻与目的语隐喻之间的映射以及传递完整喻义三原则,具体采用喻体再现、增译补偿、转换喻体以及喻体释译等译策在确保汉英隐喻映射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对国外受众进行劝说的目的,借此阐明中国立场,构筑良好的中国形象。
其他文献
初中和高中是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做好这两个阶段的衔接教学十分重要,尤其是数学学科。高中数学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之上,这两者的衔接并非两个不同学习阶段的过渡,而是
就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未来建设中如何做到遗址保护管理与价值阐释的高度统一、文物保护与民生问题的高度和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协调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
崔载阳是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核心人物,他以研究所为平台,借鉴国外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状,不仅构建了“民族中心教育”的思想理论,而且通过开办乡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闭证患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进行院前急救的45例中风闭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要通过连接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当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
问题发现能力是一项时常被忽视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小学教师习惯于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问题并解决即可。在这种模式下,小学生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在秦腔表演中,须生行当可谓是各个行当中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的舞台上,大多数剧目都是以须生作为主线贯穿全局。所以,一个须生的唱腔与表演的得失与剧目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期刊
针对化工过程故障诊断问题的复杂性,在催化裂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设计过程中,提出一种多黑板问题求解模型.对系统中知识体的描述进行分析,给出基于该模型的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