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最终归宿为沉积物,并成为污染物的储存库和二次污染源。为了评价污染沉积物的生态风险,必须发展更多具有重要生态相关性的淡水大型无脊椎底栖测试生物。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使用本土的底栖大型无脊椎生物进行沉积物毒性测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本土的沉积物毒性测试生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在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以铜锈环棱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人工培养和生物毒性测试,研究该物种的实验室生活史特征、对重金属Cu、Pb的响应敏感性、以及将其应用于野外污染沉积物毒性测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幼螺和亚成年螺的最优生长速率为投喂量分别在2.0mg鱼食/(螺·天)和6.0mg鱼食/(螺·天)。螺达到9周龄(壳长为14.12±1.97mm)时达到性成熟。雌螺约在18周龄时产下首批新生螺,刚达到性成熟的雌螺繁殖力为(0.55±0.13)新生螺/(雌螺·天),每个妊娠雌螺所怀胚数平均为19.33±2.54个。铜锈环棱螺暴露10d和28dCu加标沉积物毒性测试后,测试螺的存活率和幼螺生长率的LOEC值均低于成螺的对应值(195μg·g-1和570μg·g-1)。肝胰脏中的SOD和CAT含量变化对Cu的胁迫具有高敏感性。测试螺仅在暴露于高浓度Cu(570μg·g-1)时肝胰脏中GSH含量显著降低。铜锈环棱螺暴露Pb加标沉积物毒性测试42d后,当Pb浓度≥246μg·g-1时,肝胰脏中SOD活性表现为显著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当Pb浓度为136和246μg·g-1时,CA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而且在最大Pb浓度处理组,CAT活性均回落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低浓度Pb长期暴露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GSH的含量影响不大,只有在高浓度长期暴露时,GSH含量才显著降低。铜锈环棱螺幼螺暴露10d花垣河沉积物急性毒性测试后,随着沉积物污染的加剧,各位点沉积物对测试螺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重增长率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28d慢性毒性测试后,肝胰脏的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基于SQGs判断的可能发生生物毒性的位点基本一致,铜锈环棱螺的存活、生长、繁殖以及抗氧化指标SOD和CAT可以作为野外沉积物毒性测试的有效生物标志物。铜锈环棱螺可以作为淡水沉积物毒性测试的一种潜在测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