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胜任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作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三大主体,在培养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理念滞后于社会和企业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开展不足、缺乏企业认证标准等问题,导致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达不到跨国公司用人标准,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提升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就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本研究以胜任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与定量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和特征,探析了其胜任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并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行业领域内的多家企业工程科技人员、专家等开展问卷调研,阐释了胜任力提升机理,客观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的现实状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胜任力提升路径以及政策保障措施。通过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胜任力提升路径,以期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胜任力和国际竞争力。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构建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特质性胜任力、专业技能性胜任力、国际性胜任力3个维度26个指标。根据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本研究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的胜任力形成是系统、跨界的过程,由高校、产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三者协同培养动态组合而成。基于对行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结合构建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本研究认为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的提升,在高校层面受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工程实践不充分、国际化培养力度不够的制约;产业层面受到行业标准、培养目标制定、继续工程教育的实施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机构层面受到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培训标准不统一、质量评估不系统等方面的阻碍。基于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胜任力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胜任力提升需要从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三个关键主体着手,即:从高校层面,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共建工程实践中心、深入校企协同培养,全面推动“校际协作”、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从产业层面,建立行业内部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本土化;从社会机构层面,制定标准、规范行业管理、改进质量评估、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