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社会创造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同时互联网也在许多方面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不仅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发展也推动了语言革命。近些年CMC(计算机辅助交流)中的网络语言日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研究兴趣。随着语言的性别研究变得更加系统化,CMC文本也备受关注。然而多数现有CMC会话研究都是以英文为语料,尽管中国的语言研究者结合国外语言与性别的理论从事过汉语的相关研究,但是很少有人对目前中国最流行的QQ即时聊天语言展开实证性研究。本研究试图研究在中文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男女的QQ聊天语言究竟有何不同定量的性别差异,并且也揭示了导致这些不同特点的原因。作者选择12个项目作为变量来研究QQ聊天文本,这些变量包括5个非言语特征和7个言语特征。变量的确定一方面是依据网络聊天的交际特点(例如大量使用流行语和表情符号),另一方面,参照他人研究中能反映性别差异的语言变量(见赵蓉辉,2003)。作为主体的32个大学生(16男,16女)每人提供一个与同性聊天的记录和一个与异性聊天的记录。依据研究需要,文中ICTCLAS, Wordcounter 1.1, Matlab和SPSS 13.0用于不同的步骤。首先用ICTCLAS标注中文文本。接着12个变量在64个样本中出现的频率由Matlab或者Wordcounter 1.1统计。运用Matlab把上述频率数值标注化后,再录入SPSS13.0。最后运行SPSS13.0对标准化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比较男女聊天用语的性别差异。另外,产生在同性别和异性别聊天中不同言语适应现象也用于探讨说话对象性别对说话人言语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前人研究中已确认的性别差异(例如,女性更多的使用礼貌用语、形容词和强调副词),同样存在于网络聊天,但是这些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数字、拟声词和个人信息这三个变量上,男性和女性的网络语言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的网络语言呈现女性文体特点,而女性的网络语言则趋于中性化,有时没有明显的性别标记。另外,同性别和异性别之间的网络聊天语言都呈现明显的不同的言语适应现象,而且同性别之间聊天产生的言语性别差异大于异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也就是说男女都能够适应彼此的语言特点。男性和女性在与异性进行QQ聊天时倾向于强化彼此的共性,于是双方的语言出现言语趋同现象。本文研究结果为研究网络世界中男女的语言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质疑了日常会话中的两级差异论。研究证实计算机辅助交流中的网络即时聊天系统能够帮助人们逾越跨性别交流中的一些障碍,促进男女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实际上所有这些网络语言的性别特征可以运用到时下许多流行的领域,如远程教育、网络交易和网络广告策划等,以针对男女客户群体的不同需要策划文字信息,从而最大化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并且提高网络信息的语言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