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的辅导员制度历经了数十载的发展历程,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充分显示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有力的证明了辅导员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同时期,辅导员制度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是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论为依据,以前人的史料为基础,分析并梳理了辅导员制度发展的整个历程,总结辅导员制度的基本经验,创造性的以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16号文件为分界点,将2004年之后的时期划分为新时期,着重对新时期辅导员制度进行了研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辅导员在育人中的价值愈发凸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工作的对象、工作的内容及工作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制度面临着与现实需求脱节、发展上还有些滞后、制度还不够健全等问题。鉴于此,本论题力图从制度的视角出发,以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沿革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高校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为逻辑展开,以健全高校辅导员制度为逻辑归宿点,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创造性的提出要转变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角色,将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从加强高校辅导员制度理论建设与研究,明确辅导员身份定位与岗位职责,优化高校辅导员配备制度、培养与发展制度、完善辅导员管理与考核制度、借鉴国外学生事务管理制度优秀经验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健全策略,为增强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