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慢性肝病患者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由于东西方人群的病因学不同,诊断标准和预后评分系统尚待统一。不同于西方国家,HBV是东方国家引起ACLF的主要病因。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NK细胞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HBV-ACLF患者为研究人群,首先比较东西方国家ACLF的诊断标准,验证欧洲肝脏疾病-慢性肝衰竭协会建立的慢性肝衰竭-器官衰竭评分系统(CLIF-SOFAs)和CLIF-器官衰竭评分(CLIF-OFs)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其次综合东西方国家的诊断标准,采用分类树建立基于PIRO概念的预后评分系统。最后观察HBV-ACLF外周血中NK细胞的数量、受体及功能等特征,了解其在ACLF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自2003年10月至2014年9月诊断ACLF的患者3,872例,使用EASL-CLIF的诊断标准重新定义及分级,比较CLIF-SOFAs、CLIF-COFs,和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s)和MELD-Nas的预后诊断价值:其次利用该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建立的ACLF前瞻性队列,入组1,019例HBV-ACLF患者,利用分类树建立基于PIRO概念的预后评分系统,使用195例验证集对该评分系统进行验证。最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ACLF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受体及功能。结果: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ACLF患者中最常见病因为HBV感染(3,224,83.3%),根据EASL-CLIF定义确定的ACLF分级,等级越高预后越严重(P=0.009)。CLIF-SOFAs,CLIF-C OFs,MELDs,及 MELD-Nas 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637, 0.624, 0.650和0.635;上述评分系统对临床过程严重性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病死率相关的PIRO各组分变量包括:’P’:年龄、ACLF分型;’I’:药物、感染、手术及静脉曲张破裂出血;’R’: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肺部感染;’O’: CLIF-COFs。PIRO的28/90/180天病死率预测模型的AU-ROC均为0.76;根据PIRO的每个组分得分建立了代表不同病死率节点分布的分类树。利用验证集验证该临床评分系统,得出与训练集相似的病死率分布。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毒性CD56dimCD16bright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ACLF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 CD56brightCD16-NK 细胞数量和 ACLF 患者CD56dimCD16-NK细胞数量增加。ACLF患者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 NKp30,NKp44,和NKp46增加,抑制性受体CD158a数量增加,CD158b数量减少;CHB患者和ACLF患者的细胞功能,包括细胞毒性和杀伤功能均降低。在白介素-12/15刺激后,ACLF患者中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少于健康人群。结论:HBV-ACLF患者NK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针对我国HBV-ACLF患者,CLIF-SOFAs, CLIF-C OFs, MELDs及MELD-Nas均是预测临床过程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评分系统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在PIRO概念基础上建立的HBV-ACLF预后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不同结局节点的分类树,该评分系统有利于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死亡风险,从而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