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50年代,在党的“双百方针”的号召下,一些文学理论家,如巴人、钱谷融分别发表《论人情》、《论“文学是人学”》等文章对50年代充斥着政治色彩的文艺作品进行思考和质疑,认为这些文学作品没有真正的写出人性,并以他们对人性、对文艺创作的理解,建构了50年代以“人性论”为核心的文学观。人性论的提出强调文艺作品创作应该融入创作者的真情实感,更为强调的是要重视情的发出者——人,确立人才是创作活动和创作成果中占据主体地位的领导者。巴人、钱谷融等理论家在50年代为了重新唤起文学界对“人”的重视,树立“人”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勇敢的尝试和努力,由此拉开了50年代人性论思想发展的大幕。50年代对人性论的认识和阐述对当代文学理论及其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79年以后的几次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大讨论,实际上都是对50年代“人性论”思想的深化和发展。这些讨论解放了作家的思想,开拓了创作的道路,引导和推动了文学创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映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作品,以“人”为中心的50年代的人性论思想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