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为中国政府构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其中理论框架是通过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的方式完成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面对宏观经济不稳定,一个仁慈性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组合?第二个基本问题是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会采用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的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第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尽可能的确保中国地方政府象一个仁慈性政府一样行动?第2章通过梳理和评述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对第一个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即一个仁慈性政府在正常时期下,一般应采用积极型货币政策与局部李嘉图财政政策的组合;在非正常时期下,应采用被动型货币政策与非李嘉图财政政策的组合。第5章通过梳理和借鉴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说,该假说认为中国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就是中国式分权的治理模式和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互动的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这就回答了第二个基本问题。第6章主要从改革中国式分权的治理模式、修改《预算法》和提高财政透明度三个方面试图使中国地方政府尽可能象一个仁慈性政府一样行动。其中改革中国式分权的治理模式的一个思路是采用一个以经济稳定优先并兼顾民意的政绩考核机制。然而,本文认为一个有效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应有其相应的实证基础。因此,本文对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和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的理论假说分别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两大理论都很好的通过了验证。具体的说,第3章根据Sala的VAR发现,实际利率对于一单位的实际税收正向冲击的反应基本为正;进一步地通过Kim的SVAR,我们不仅发现了通胀和通缩的交替过程,而且还发现了扩张和衰退的交替过程。这些发现与识别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的条件完全一致。第5章通过构造中国式分权和制度约束的代理变量并利用1994-2004年度的地区非平衡面板数据和Probit模型方法发现,政府竞争对财政政策扩张偏向的边际影响是反腐败力度的递减函数。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中国“缩长”之谜的可信谜底,认为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可以从政策搭配的角度丰富更有解释力的总需求不足说。这意味着合理的政策搭配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