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是评价改革的滞后,评价技术的缺失是其表现的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评价的不规范现象时常出现,在试卷中充斥着一些不和谐的试题,降低了试卷的有效性。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在日常测试的命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题命制、试卷编制是教师评价素养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测试中的“错题”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测试中,基于科学性、公平性、基础性等命题原则,与之相违背,失去正确性,存在不和谐问题的测试题,在本研究中统称之为“错题”。研究首先通过查阅《全国中考数学评价报告》、相关文献、期中期末试卷搜集“错题”,进行分类,并结合对教研员、骨干教师的访谈对“错题”进行归因分析。然后,选取不同类型的“错题”编制成问卷,随机选取两所小学和四所中学的数学教师,以及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120名被培训者,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141份问卷,收回141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85.11%),了解其对“错题”的识别情况。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对提高教师命题水平的改善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测试中频频出现的“错题”包含三类:第一类是科学性错误,主要包括概念错误、试题设计不当、表述不当;第二类是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第三类是命题技术错误,主要包括试题类型不当、与试题编制要求相悖以及试题考查目标不明确。针对3位教研员、2位骨干教师的聚焦式访谈表明,“错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命题者思维不严谨、脱离教学实际、命题者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不到位、命题水平低下、试题审核把关不到位。与其同时,本研究对于选取“错题”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纠正。二、被访的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测试中“错题”及其归因识别率较低,提高数学教师识别“错题”的能力势在必行。针对12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对“错题”的正确识别状况令人担忧:概念错误(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23%、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87%);设计不当(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77.3%);表述不当(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90.7%);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79%、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23%);试题类型不当(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17%、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9%);与试题编制要求相悖(初中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74%);试题考查目标不明确(小学被调查者之中能够识别者占19%)。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命题技术缺失,识别“错题”的能力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对试题题型的功能、特点及编制要求了解不够;教师在试题命制时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注不多;教师缺乏试题命制积极性,试题命制方法简单、粗糙。教师参加有关试题命制的学习或培训迫在眉睫。三、改进建议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提高教师试题命题能力的相关建议:1.开展有关试题命制方面比较系统的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试题命制水平。2.加强教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不断提升一线数学教师的评价技术水平(尤其是测试题命制的实际能力)。3.建立试题命制的制度保障。4.学校将教师评价水平纳入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之内。本研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测试中“错题”的类型的总结,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讨论,补充了关于测试中“错题”的研究,对避免命题出现类似问题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提高教师命题水平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