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的乡土中国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化育了勤劳友善的民族品格,培育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汉盛唐文宋武元等王朝政权,曾经富庶的乡村代表着盛世繁荣。近代以来,乡土农业中国没能顺利的步入现代化发展行列,开始落后于工业欧美,导致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的重心开始从农业乡村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的生产性功能开始不断得到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传统乡村不断向现代化的演进,城乡融合发展已是时代的必然。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来实现乡村振兴,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从当下看城乡融合发展直接目的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动态行动。从城乡发展的历史看,未来城乡关系将是城乡融合一体的良性呈现。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一个政策制定执行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城乡关系的全视角去观察中国社会发展变迁更是一个深刻学术命题。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以马克主义历史观看待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判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确证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指南,回顾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探索城乡关系发展趋势走向,总结国外城乡关系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失误不足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明确原则、政策与动力组成。本文以文献归纳与案例研究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相结合,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世界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阐释和论证。第一章绪论部分解析了论文写作的背景、依据及意义等。梳理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写作思路,遇到的困惑及破斥的路径,明确了本文写作的主旨。第二章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为下一步研究奠定概念基础。这部分内容阐释城市和乡村两个聚落群体的内涵与功能,着重从发展的视角看待城市和乡村的内涵和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的三重维度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的可能与价值,以及人类对良性城乡融合的追求和对实现城乡融合而必须靠发展来完成的动态融合过程基本理念。阐述了空间、心理、产业与要素为表征的城乡融合发展的表现形式,用以厘定城乡融合实现的程度。第三章论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缘起。即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着手,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融合思想的提出及构成。经过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的伟大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着城乡融合理论,从城乡兼顾——城乡互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理论的渐次提出,同时对比西方典型的城乡关系理论来探寻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第四章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必然逻辑。中国城乡关系纵向的历史溯源可以看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是乡村孕育城市——城市与乡村分离——城市与乡村二元——城市与乡村融合的轨迹。从已发生的历史过程推导未来城乡关系走向的必然趋向,真正从历史必然规律的视角去主动探索城乡发展规律。第五章横向对比英美西方发达国家、东方日韩、拉美等城乡关系的经验与教训。通过他者历史规律追踪与现实镜鉴,汲取有益经验,规避不足,使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总结和谐城乡关系应具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效落实与有效收益四个方面的条件。第六章着重论述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以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为依托,基于新时代维度下分析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主体、客体、环体构成,指出了在思维认知、经济现状、文化特质方面对城乡融合发展认识和落实的现有困境。提出了在坚持城乡关系平等、产业布局合理、创业政策调动积极性、空间有序原则下通过顶层设计的引力、农民主体核心力、教育长效力、法规保障力、城乡人口互动竞争力、媒体助推力的动力机制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