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名”结构作为特殊的语法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探讨的热门,但研究多是停留在副词修饰名词的可否问题上,对“副+名”结构的类型研究相对较少,将其进行分类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以“副+名”结构的所属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对“副+名”的结构类型从结构特点及句法功用上进行全面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各类结构中名词的关涉性语义与描述性语义为主要判断依据,试图将所罗列的“副+名”结构类型分为语法类型的“副+名”与修辞类型的“副+名”,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比较两大类型的异同。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从历史角度回顾了已有的关于“副+名”结构的研究成果,同时整理了对“副+名”结构多角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同时说明研究的理论背景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交代语料来源。第二章根据副词的不同语义类型,将“副+名”结构主要分为四类,分别为:“范围副词+名词”、“时间副词+名词”、“程度副词+名词”及“否定副词+名词”,同时还列出其他的结构类型,并指出不是“副+名”结构的几类语言现象。分析每一种结构类型的特点及句法功能,同时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范围副词+名词”与“程度副词+名词”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副+名”的结构类型实则可归为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大类。第三章先从各个结构类型入手,将它们归属为语法类或修辞类,指出进行比较的前提是副词均直接修饰名词。随后具体分析比较语法类的“副+名”与修辞类的“副+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异同。第四章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第五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将“副+名”的结构类型分为修辞类型与语法类型后我们发现,修辞类的结构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及补语,但不能充当主语与宾语,语法类的结构则不然,其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但要有条件的充当其他成分;能进入两类结构的名词也有不同,语法类中的名词只表示本质上的指称义、类别义,而修辞类的名词则更多的表现出性质义、特征义,其性质甚至发生了临时的转化;语法类的结构主要在人们思维方式的驱使下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表意明确单一。而修辞类结构更多需要社会背景的支撑,表意灵活生动,同时能产性高。两种类型的“副+名”结构的语用效果更是不尽相同。这一研究使我们进一步理清语法类“副+名”结构与修辞类“副+名”结构的具体特点及不同功用,试图拓宽“副+名”结构的研究角度。同时,这一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名”结构教学有启发作用,使得汉语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副+名”结构时,所要遵循的方向和运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