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螨是一种重要的室内过敏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均有存在,可引发多种过敏性疾病。多年来螨的形态学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本实验探索性的使用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纳米CT技术观察粉尘螨的形态结构,探讨这种影像学方法在螨形态学上的应用。方法:手工挑选体积符合设备视场要求的螨体,使用苦味酸甲醛溶液前固定,使用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纳米CT设备扫描,获得2D图像后使用Amira-7.0建模重构获得粉尘螨螨体的3D模型。结果:从二维成像和三维成像两种角度解析粉尘螨头部的超微结构,并将所获得的图像3D建模重构,得到了粉尘螨螨体的三维结构图。结论:使用纳米CT技术对粉尘螨进行形态学研究,所获得的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并且保持了粉尘螨螨体的完整,具有传统组织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探索性研究将近一步推动螨的形态学研究和过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目的:使用基于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Micro-CT对小鼠耳泡进行形态学研究,建立中耳、内耳的3D模型,探讨这种技术在耳科影像学上的应用。方法:拉颈椎处死小鼠,手工剥离耳泡,苦味酸固定后使用Micro-CT扫描,获得2D图像并使用Amira-5.4建模重构获得3D模型。结果:获得了空间视觉良好的3D模型,鼓膜、中耳听骨链及其局部结构清晰,内耳结构前庭、半规管、耳蜗形态完整,内部微结构显像,听泡模型整体立体透视良好,可做任意的轴向旋转,得到目标图像。结论:使用基于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Micro-CT成像设备对小鼠耳蜗进行无损成像,可以同时获得实验样本的外部形貌和内部细节特征,所获图像分辨率高,建模重构所获3D模型空间视觉较好。基于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Micro-CT技术的样本制备过程简单,操作便捷,设备占用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的:耳蜗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是内耳重要的组成部分。耳蜗的病变与多种耳科疾病密切相关,掌握耳蜗的微显微解剖结构和空间构成在理解听觉形成机制、语音识别原理,构建听觉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像学方法获得无损的内耳结构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使用Micro-CT设备对耳蜗的三维无损成像进行研究,探讨Micro-CT技术在内耳形态学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体重300G左右健康成年豚鼠,使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手工剥离双侧耳蜗,摘掉蹬骨脚底板,扎破圆窗膜,使用戊二醛固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形貌学实验站进行Micro-CT扫描。使用的实验设备为MicroXCT-200成像系统。获得2D图像后,使用Amira-4.1进行三维建模重构。结果:通过豚鼠耳蜗的2D轴向扫描图,可见耳蜗的螺旋结构和纹理细节成像清晰,中央的蜗轴和骨蜗管清晰可见。前庭阶,中阶,鼓阶各阶分腔清楚,蜗神经,螺旋韧带清晰,前庭膜,盖膜可见,Corti结构和螺旋神经节成像清晰。经过AMIRA-4.1软件建模重构后获得耳蜗的三维图像,三维图像外部结构和内部细节构成成像清晰,空间立体视觉良好,可做任意轴旋转。结论:基于Micro-CT设备对豚鼠耳蜗进行无损成像,获得的2D图像清晰,三维图像空间立体视觉良好,Micro-CT设备弥补了传统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所需标本量大,所获图像分辨率低的。相较于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衍射增强设备,Micro-CT成像设备更易操作。这一技术不但可以应用于生理条件下的组织形态学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病理条件下的组织形态研究,可进一步用于研究内耳膜迷路积水,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