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MRI、电生理检测以及临床表现的评定,探讨三者对特发性腕管综合征严重性的诊断价值,确定MRI是否可以提高特发性腕管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1名特发性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表现的评定、电生理检测及腕部磁共振成像。临床表现的评定主要包括症状严重性评分和两点辨别觉。电生理检测参数包括运动传导速度,末端运动潜伏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感觉潜伏时,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通过腕部磁共振成像获得影像参数包括正中神经及腕管横断面积、正中神经扁平率、屈肌支持带掌侧弯曲率。测量层面为桡尺关节水平、豌豆骨水平和钩骨钩水平。参数之间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分析。不同层面正中神经面积之间及扁平率之间的差异应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文31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4.39±9.37)岁。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37.84±67.74)月。平均人体质量指数为(25.38±2.5)kg/m~2。症状严重性评分平均分数为(2.27±0.8)。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4.0±2.02)mm。人体质量指数与症状严重性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人体质量指数越高,症状严重性评分越大。其它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正中神经传导检查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潜伏时的均数分别为(33.77±8.34)m/s和(5.29±1.2)m/s。感觉潜伏时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MR检测屈肌支持带掌侧弯曲率为(0.17±0.04)。豌豆骨水平腕管的横断面积(2.47±0.36)cm~2明显比钩骨钩水平的横断面积(2.15±0.31)cm~2大,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桡尺关节水平、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断面积分别为(0.16±0.06)cm~2,(0.22±0.074)cm~2,(0.19±0.04)cm~2,其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桡尺关节水平、豌豆骨水平和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1.76±0.48),(2.06±0.47),(2.2±0.65),其中桡尺关节水平与钩骨钩水平、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扁平率之间的有明显差异。MRI与临床、电生理参数之间相比较,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断面积与临床、电生理参数存在相关性。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面积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P<0.01),与感觉潜伏时呈正相关(P<0.05),与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特发性腕管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诊断方面,MRI是一个有价值的检查方法。MRI可以补充神经传导检查对特发性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高检查的准确性。经腕MRI测量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面积,在该病的严重性诊断中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