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与贸易流是跨国区际联系的主要形式,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新课题,但目前国内外主流研究均未能将二者进行交叉研究,其他研究缺少整合视角的多方法综合研究,尤其无法系统地揭示旅游与贸易的互动规律和行为机理。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由广义旅游流和区际关联的研究视角切入,提出新的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假设,选取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均非常典型的欧洲主要国家作为研究案例,采用统计分析、计量方法与结构模型相结合的多元整合方法,构建宏观与微观两个分析框架,宏观上构建旅游与贸易的推拉模型和协整模型,识别和验证旅游与贸易的宏观推拉、协整和因果关系,微观上依据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旅游与贸易互动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旅游与贸易的关联路径和互动机理,深入探究隐藏在旅游流与贸易流背后的本质属性与互动规律,以此回答旅游与贸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和“如何产生关系”三个关键问题,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入境旅游与双边贸易同升同降趋势明显,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旅游客流量对进口和出口贸易推拉作用明显,但存在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从横向对比上看,入境旅游客流量对进出口贸易边际弹性推拉作用存在差异性,德国、瑞典和瑞士三国旅华客流量对进口贸易拉动作用持续大于出口贸易。对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四国的出口贸易推拉作用整体上大于进口贸易,但存在阶段性差异。从纵向上看,入境客流量对进口、出口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后期弹性推拉作用均明显大于前期,结果与本文提出的旅游与贸易互动阶段演化假设一致。(2)入境旅游及不同类型入境旅游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之间均存在确定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具有明显时间滞后性。入境中国客流量对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的短期弹性远小于长期趋势,该结果与入境旅游客流量对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一致,显示出了不同滞后期下其弹性关系和惯性作用有所不同;入境客流量大小对于进口贸易额促进影响作用相对应,入境客流量对出口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意大利入境中国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呈现双向因果关系;英国、德国与瑞典入境客流量与出口贸易额呈现单向因果关系;出口贸易额对入境客流量的拉动作用中,意大利呈现单向因果关系;进口贸易额对入境客流量影响作用中,瑞士呈现单向因果关系;这与各国与中国双边贸易的模式、不对称性关系、顺逆差水平和贸易相对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有关;(3)不同类型入境旅游与进口和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具有明显时间滞后性。从量上看,欧洲七国入境中国商务旅游客流量大小与对进出口贸易额影响促进作用相对应,各国商务旅游客流量越大与中国进口贸易关系更为密切,法、德和意三国入境中国商务旅游客流量至少与进口贸易呈现单向因果关系,与其对华出口贸易在二期滞后中呈现双向因果关系。贸易额较小的国家入境中国的休闲观光、探亲访友以及服务员工等形式旅游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更为密切,如荷兰入境中国探亲访友和休闲观光旅游与其从中国进口贸易呈现单向因果关系;各国入境中国不同类型旅游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从时间滞后情况来看,不同类型入境中国客流量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均存在明显时间滞后现象,尤其在商务旅游与其出口贸易关系中表现更为明显。(4)商务游客的旅游动机与商贸及重游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显著。主要存在一条直接路径和两条间接路径,商贸关联直接与商贸及重游意愿的引发路径(商务关联-->商贸及重游意愿),体现在商务游客在实际情况下重游频繁,由于直接与商务关联的行为导向或公务导向动机如“商品销售”、“商品订购”“商品消费”“新产品展示及试用”,无论是专门参加展销会还是博览会,这些产生一次商务旅游的动机既是经贸关系的开始,也是反复产生商务旅游的动因,形成了商贸关联与商贸及重游意愿的路径关系。另外还存在(关系链接-->知识关联—>商贸及重游意愿)和(信息传播-->广告效应-->商贸及重游意愿)两条间接路径关系,“观点交流”、“结交朋友”、“维持顾客”、“寻找商业伙伴”和“访问高端名人或专家”等商务旅游中的关系链接动机,间接向国内外“传递需求信息”、“发现商业机会”“了解产品偏好信息”“收集商业建议”等商业信息或知识信息,以此产生商贸和重游意愿;另外一条路径是有商务游客“学习新趋势”“体验不同文化”、探索未知事物”、获得新产品信息”和“收集购买或销售信息”的信息传播有意或无意产生了对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城市的广告效应,可以激发商务旅游者对中国的良好感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中国,激起商务旅游者对中国的更多关注,或因此激发了在中国做生意或者进行经贸活动的兴趣,同时将其看到的一切景点景区或景物及体验过的特色产品与服务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些都会激发自己或亲朋好友前往中国重游或商贸的意愿。(5)非商务游客模型中直接路径也呈现正向影响关联,还存在(关系链接-->知识关联-->商贸及重游意愿)和(信息传播-->广告效应-->商贸及重游意愿)两条间接路径关系。非商务游客主要是为了观光休闲、探亲访友、文化交流或者假日旅游,但在旅游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会带有“学习新趋势”“体验不同文化”、探索未知事物”、获得新产品信息”和“收集购买或销售信息”的附带行为,产生了广告效应,形塑商务旅游者对中国的良好感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中国和更多的关注,因此激发了在中国做生意或者进行经贸活动的兴趣,并且对其亲朋好友进行口碑宣传所见所闻,均会引发自己或亲朋好友前往中国重游或商贸的意愿;另外--条路径(关系链接-->知识关联-->商贸及重游意愿),从引发路径上与商务游客类似,但从载荷系数来看其中的两个测度指标“维持顾客”与发展商业伙伴”与旅游动机的载荷系数较小,非商务游客的商贸关联路径系数明显弱于与商务游客,但在知识关联和广告效应等直接关联路径上与商务游客差异不大。本文可能有以下几点创新:(1)本文选题跨越国际旅游与国际贸易两大学科,紧密跟踪国际旅游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的前沿进展,将两者纳入区际联系与广义旅游流的研究框架中,架起了沟通旅游与贸易联系的桥梁,系统探讨了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互动规律,揭示隐藏在其中的人流与物流的关系,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独特性。(2)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计量方法与结构模型相结合的整合多元方法,在识别与验证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确定推拉、协整和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微观行为路径与机理层面,揭示了商务游客和非商务游客的动机行为引发商贸的路径与互动机理,发现商贸关联对商贸及重游意愿有之间路径影响,信息传播与关系链接通过知识关联和广告效应间接引发商贸及重游意愿,该研究范式弥补了过去宏观关系研究的不足,为旅游与贸易互动的继续深入研究和全面揭示提供创新思路。(3)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一个用于阐释和分析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的系统框架,以旅游与贸易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作为理论逻辑起点,由内外两个关系系统组成,外部系统揭示了旅游与贸易形成及演化的宏观关系,内部系统阐释了旅游与贸易关系形成的逻辑关联和行为机理,该成果丰富了旅游地理的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拓展了旅游地理学与贸易地理学的交叉性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