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海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Osbeck,1765)行为谱的构建和行为模式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Osbeck,1765)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包括厦门、东山湾、泉州湾和宁德)、珠江口(包括珠江河口西部和香港)、广西沿海(包括三娘湾、合浦等地)、湛江雷州湾、海南岛和台湾海峡东部。本文研究的中华白海豚生活在以广东省江门市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江门海域,属珠江口海区的一部分。目前,中华白海豚的行为研究仍停留在较为宽泛的分类状态,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论文从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对江门海域内的中华白海豚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分析了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获得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初步构建了中华白海豚的行为谱;将每一种行为按"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进行编码,构建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中华白海豚行为谱;在所得的行为谱的基础上,对海域内中华白海豚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和定义了中华白海豚的91种行为。包括69种个体行为,分为生理功能类、摄食类、抚幼类、性行为、逃避行为、玩耍行为、头部行为、鳍肢行为、游动方式和出水方式十大类;14种群体行为,包括围捕、聚群捕食、同步漂浮、同步呼吸、同步出水、同步跳跃、同步弓形、滞后出水、同步下潜、带领、接近、跟随、伴游、碰触;8种特殊行为,分别为发信号、反向竖尾、打嗝、合群、训练捕食、环游、练习行为、比赛。2.构建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中华白海豚行为谱。研究区分了中华白海豚的姿势、动作和行为,共分辨记录了 10种姿势,34种动作和10种环境因素,对中华白海豚的每种行为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层次进行了分类。3.中华白海豚的行为以摄食行为为主,玩耍所占时间相对较多。三年内平均摄食时间所占总时间的比例为60.49%,其次是玩耍和休息,玩耍较休息多,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7.87%和9.65%。抚幼和互作所占时间相对较少,三年平均值分别为6.24%和5.75%。4.海域内中华白海豚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三年间,第一年和第三年的摄食行为(p=0.01)、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摄食行为(P<0.01)以及第二年和第三年的休息之间(P<0.01)差异显著,其他行为在年份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年份的同一季节之间除少数行为有显著差异以外,大部分行为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在每个季节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5.海区5和海区6是中华白海豚行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三年间,中华白海豚活动范围分布在江门海域的各个海区,海区4中的电厂港池及附近、海区5中的铜鼓湾以及海区5所包含的大襟岛周围的海域是中华白海豚主要的活动区域。其中,电厂港池及附近所在的海区4包含了除跟船觅食以外的其他五种行为类型且每一种行为都非常密集。在海区5和海区6中,六类行为均较密集的分布且跟船觅食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两个区域。海区1内的上下川岛之间,则主要分布着海豚的玩耍和休息行为。海区3六种行为类型均有出现,但不集中,不是白海豚主要的活动区域。海区2只零星出现过摄食、玩耍等行为。6.中华白海豚的各种行为分布范围均有增加的趋势。活动范围以海区4、5、6三个区域为主,同一种行为的活动区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第一年仅统计在1、4、5、6四个海区,每种行为的发生区域较为单一,最多不超过三个,第二年增加到五个,第三年则在每个海区均有发现,且每种行为的发生区域都在两个以上。综上所述,本文对野外中华白海豚的行为类型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描述和定义,并构建了中华白海豚PAE行为谱,为野外中华白海豚包括其他鲸豚的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中华白海豚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初步确立了野外中华白海豚的行为模式,可为其他海域内鲸豚类的行为模式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行为活动范围的研究,得出了该海域内中华白海豚的主要分布区域,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补体是先天性免疫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多种途径来保卫宿主免受感染,比如参与免疫细胞激活、趋化作用、调理作用、裂解抗原等。补体系统可以被三种途径激活,即经典途径、替补途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