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国民共享改革成果、以及“银色浪潮”带来21世纪养老危机这四个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如何妥善解决中国数以亿万计农民的养老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基于基本的公平正义、国家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首先,论证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非均衡性。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通过均衡分析法来展开,即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把握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首先,从养老保障制度的需求角度展开,通过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预测,求导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得出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的需求膨胀这一结论。其次,从制度供给角度展开,分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深层问题,指出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性瓶颈,且面临外在冲击,从而得出制度供给滞后于制度需求,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具有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在分析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膨胀和供给不足之后,最后,论证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缺失问题,通过一系列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缺失,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其次,剖析国内外农民养老制度。首先,对目前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的现状进行诊断与分析,通过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制约因素等进行详细剖析,为本文的制度选择与论证提供充分的依据。然后,鉴于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社会经济制度,国外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经验很多,从而详细分析了国外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经验启示。第三,分析论证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首先,认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必须进行群体细分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养老方式与中国农民群体细分的匹配设计模式。其次,对于中国农村留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通过界定留地农民的内涵,分析当前留地农民这一群体的现状与特点,指出当前留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制约条件,对现有的留地农民的各种养老模式进行阐述、分析与点评,然后进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仿真研究,尝试建立科学的社会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对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方案的农民补贴进行计算以及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最后对未来财政介入时机进行测算。第三,对于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通过界定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内涵,具体分析其三元特征,并以此展开,分别从数量、结构、群体细分和收入状况四个方面,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流动劳动力迁移的互反馈机制,然后对当前已经实施的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养老政策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其实施不成功的内在不合理性,并就农村流动劳动力社会保险的基本目标、水平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农村流动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具体设计方案。第四,随着国民经济从城乡二元发展转向城乡统筹发展,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必将实现国民一体化。本文指明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的特征:农村与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逐渐实现统筹,两者之间具有可衔接性;家庭养老弱化,社会养老强化;聚类划分地区,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金”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阐明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原则是遵循制度化、社会化和渐进性。最后,主要研究城市反哺农村经济上的可行性,使全文的论证更为完整。首先从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微观机理来分析税收对农民的养老补贴,然后从国家整体财政角度分析其转移支付的能力,最后分析动力机制对农民养老资源的积极影响。最后,探讨养老保障制度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协调发展。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所造成的影响作深入分析,以便更好的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不至于因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而导致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紊乱,使两者之间能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