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致病病因,他汀类药物是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药物。2013年AHA/ACC颁布的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再次强调了他汀类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确切防治作用,但他汀类药物在发挥有效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肌痛、肌溶解、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致使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正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多廿烷醇是近年来在天然食物甘蔗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降脂药物,有研究显示该药在发挥较好调节血脂作用的同时,表现出与他汀类药物不同的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由于多廿烷醇临床应用时间尚较短,相关研究也较少,能否发挥与他汀类药物类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及是否同时也具有调脂以外的作用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以及在高龄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如何尚不清楚。目的对比研究多廿烷醇在高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的降脂疗效、安全性以及调脂外多效性作用。材料与方法入选对象:入选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高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共294例,年龄75-98岁,平均84.62±5.66岁,其中男性258例,女性31例。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法: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A组(n=64):多廿烷醇20mg组,予多廿烷醇20mg,1/晩;B组(n=72):多廿烷醇10mg组,予多廿烷醇10mg,1/晩;C组(n=91):阿托伐他汀20mg组,予阿托伐他汀20mg组,1/晩;D组(n=62):多廿烷醇10mg+阿托伐他汀20mg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晩及多廿烷醇10mg,1/晩。所有患者分别于试验开始前(0w)、试验第12周(12w)、24周(24w)、52周(52w)时,于清晨空腹常规抽静脉血,进行调脂疗效、安全性评价及多效性指标检测。其中调脂疗效性分析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测定;安全性分析主要观察服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血小板计数变化等;(3)多效性分析包括分别用浓度为0.5mg/L的花生四烯酸(AA)和浓度为10umol/L的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进行的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测定(CEC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声测定等。结果1.调脂疗效分析:各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2w开始LDL-C、TC水平出现降低,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进一步降低,52w时,D组LDL-C、TC水平降低最明显,A组LDL-C、TC较B降低更显著,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后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TG水平,A组和B组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组和D组的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降低,但C组和D组之间治疗后TG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各组治疗前后载脂蛋白、脂蛋白a变化情况:各组Lp(a)、ApoB、ApoB/ApoAI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Lp(a)降低最明显,D组ApoB降低最明显, C组和D组ApoB/ApoAI降低较A组和B组明显,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B组之间ApoB/ApoAI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3.安全性评估:整个治疗研究过程中,各组均未出现显著骨骼肌疼痛、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但在C组及D组患者中分别出现4例及3例肝脏转氨酶上升超过正常值3倍的病例,停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在C组的患者中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后,不适症状逐渐缓解。4.血小板聚集率改变情况:A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有较明显降低(48.79±20.29%vs40.37±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未出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异。B组、C组和D组的AA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5. CEC、颈动脉IMT、hs-CRP、Hcy变化:各组CEC、hs-CRP、Hcy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但颈动脉IMT在各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多廿烷醇可发挥有效血脂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TC及LDL-C水平降低,其调脂效果随治疗剂量增加而增强,但对HDL-C、TG水平影响较小。小剂量多廿烷醇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增强降脂作用。高龄老年人应用10mg、20mg多廿烷醇及联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都具有良好安全性。多廿烷醇除可调节血脂水平外,还有一定的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