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思潮,它认为传统的心理学过多关注人的伤害、缺陷及问题的研究,使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失衡。积极心理学强调应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及积极力量,提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致力于使良好条件下的大部分人生活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都有启示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为主,不要过多关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品质的增强来抑制或消除消极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调动大学生学习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心理,充分关注大学生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主动接近思想政治教育,并能从内心接受、从生活中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修正与改革中发展,无论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趋于完善,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实效性。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内容体系的分析,确立了积极心理学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大学生的积极品质是大学生内在的基本素质,是每个大学生身上固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力量,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熏陶下,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修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自我价值实现时的积极情感,做到自身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无论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育实践方面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它唤醒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性关怀、人文精神,将更多的积极元素如快乐、希望、幸福等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它通过充分发掘调动大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使大学生主动愉悦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