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葡甘聚糖基成膜乳液相行为与流变特性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高分子,具有分布地域宽广,资源丰富,可再生,无毒无污染等一系列特点,被广泛应用作为石化产品的替代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天然高分子存在种类有限、化学结构相对单一等缺陷,无法满足现代材料对精细结构、多样质地、以及功能性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化学接枝改性和物理共混改性是高分子领域开发新材料简便而有效的途径,是制备高分子合金的主要方法,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乳液共混法制备天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乳液共混法及传统机械共混法制备的天然复合材料在加工流程、填料分散情况、材料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乳液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的优势[1]。本论文以亲水性魔芋葡甘聚糖(KGM)结合亲油性乙基纤维素(EC)制备的复合乳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混-离心-静置-视觉观察,分析其乳液共混相行为,建立共混乳液相图,制备出稳定的均一相KGM/EC复合成膜乳液,使用高速离心方法对比了新鲜制备的不同比率的KGM/EC均一相成膜乳液乳化稳定性(ES),采用了粒径测定结合激光共聚焦(CLSM)显微图片研究不同比率的KGM/EC均一相成膜乳液在不同储藏天数(0d、3d、6d)的粒径分布及微相结构变化,研究其储藏稳定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不同比率新鲜制备的KGM/EC均一相乳的剪切流变、粘流活化能、线性粘弹应力(应变)、小振幅动态频率以及温度特性,联系共混膜乳液上述相行为及流变特点,为后续膜材料设计,结构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以亲水性魔芋葡甘聚糖(KGM)结合亲油性乙基纤维素(EC)制备的复合乳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混(600rpm)-乳化(10000rpm)-离心(1800rpm)-静置(2h)-视觉观察,观察乳液是否发生分层现象,建立两种共混乳液的二维相图,混合乳液随着KGM/EC比率的变化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相行为,两种相分离区和相溶区。
  (2)选取相容区不同比率的KGM/EC成膜乳液,研究其均一相乳化稳定性(ES),通过对比乳化稳定性的不同,发现在混合成膜乳液体系中,当乳液中固形物含量一定时,KGM/EC比率越高,乳化稳定性(ES)越好。对于乳液中KGM浓度固定时,配比对乳化稳定性(ES)影响相对不明显。
  (3)粒径测定结合激光共聚焦(CLSM)显微图片研究了不同比率的KGM/EC均一相乳液在不同储藏天数(0d、3d、6d)的粒径及微相结构变化,发现所有成膜乳液样品在储藏过程中粒径及微相结构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说明成膜乳液在储藏的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性相行为。对比发现,在KGM/EC混合成膜乳液体系中,当乳液中固形物含量一定时,KGM/EC比率越高,其在储藏稳定性变化程度越小,对于乳液中KGM浓度固定时,配比越高其在储藏稳定性变化越大,但变化程度相对更小。
  (4)运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不同比率新鲜制备的KGM/EC均一相乳的剪切流变、粘流活化能、线性粘弹应力(应变)、小振幅动态频率以及温度依赖性。实验发现所有KGM/EC成膜乳液样品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动行为,当乳液中固形物含量一定时,KGM/EC比率越高,假塑性行为越明显,对于乳液中KGM浓度固定时,配比大小对其剪切流动行为影响不大。粘流活化能测试发现,所有KGM/EC成膜乳液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乳液中固形物含量一定时,KGM/EC比率越高,活化能越大En,体系粘度下降随温度变化越显著,对于乳液中KGM浓度固定时,其粘度以及活化能变化相比不明显。应力(应变)扫描发现乳液样品线性粘弹区在0.1~100Pa之间。小幅震荡频率以及温度扫描表明,KGM/EC成膜乳液中,KGM对材料的粘弹特性影响占主要作用,其粘弹转变特点对于频率变化可以归咎于低频区体系中分子缠结有足够的时间去解缠,而在高频区由于用于解缠的时间有限,因此体系中分子能够抵抗这种解缠;其粘弹变化对于温度而言可以归结于低温时,分子间通过过氢键形成临时的凝胶网络结构,而温度升高,由于分子热运动导致临时的凝胶网络结构破坏,从而乳液表现为粘性行为占主导。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与脂肪族酰胺、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高度区域选择以及立体选择的氨溴加成反应新体系,并通过对产物的进一步探索,建立了苄基二溴硝基甲烷与含有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如:丙二腈)的卤-氢交换反应新体系。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这两类反应的可能机理。本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1.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与脂肪族酰胺、NBS的高度区域选择性氨溴加成反应研究基于酰胺与NBS的组合体
学位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以及各种生物体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存在于多类天然产物、药物以及化工产品中,有些含氮有机化合物还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酰胺化合物和咔唑衍生物是两种典型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广泛地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有机功能材料以及药物中。因此,使用有效的方法构建C-N键成为了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有机合成中使用廉价经济的金属铜催化C-N偶联反应进行引起
学位
装备制造业是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被誉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现有的关于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多以外部因素的独立视角来研究其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忽略了多因素之间的交叉作用,且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缺乏整体的研究。本文基于对58家苏州装备制造企业的调研访谈,结合扎根理论编码思想分析提炼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30个影响因素,并以40家苏州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为数据样本,运用
学位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含氮衍生物(肟、腈、酰胺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它们均具有双官能团,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合成砌块,发生多种官能团转化及构建碳碳键、碳杂键等;此外,这类化合物也是多种天然产物、医药分子及功能材料的核心单元。以便宜易得的炔丙醇为起始原料,发生Meyer-Schuster重排及基于Meyer-Schuster重排的串联反应,是一种高效的、原子经济性的构建α,β-不饱和
学位
与其他卤代芳烃有所不同,氯代芳烃在药物化学,天然产物的合成,成像,农药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诸多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氯原子的存在极大的增强了化合物的活性,尤其是在农药和药物化学领域,氯原子增强化合物活性的能力与氟原子相当,但是与氟原子相比,引入氯原子后的有机化合物分子更容易发生偶联反应,使其应用更加广泛。因此,探索新型的氯化方法和氯化试剂也一直吸引着广大科学工作者。传统的氯化方法主要有三种:1,亲
学位
目前以Ru_3(CO)_(12)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以其得天独厚的催化优势而受到广泛青睐且在许多经典催化反应及复杂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Ru_3(CO)_(12)作为催化剂的研究重点及热点仅限于通过优化底物结构及反应条件来提高催化活性。而针对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因此限制了Ru_3(CO)_(12)作为高效催化剂应用于新的反应体系的研究。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
学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无毒无污染、廉价易于回收,可以在不改变体系组成情况下,通过改变温度和/或压力即可调变scCO2对其他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且通过减压即可实现scCO2介质的有效分离。因而scCO2有望代替传统溶剂应用于均相催化及重金属离子萃取等领域,以期能够解决均相催化剂回收困难和重金属离子萃取效率低等方面问题。然而由于CO2是非极性分子,导致scCO2对大多数强极性物质、高分子、配合物以
学位
p-酮酯一般通过醇类和酯类的酯交换反应合成。它是有机合成中一类比较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具有生理和药理性,比如乙酰乙酸肉桂酯,是一个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具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因此设计一种有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对合成β-酮酯具有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活性组分Ag,Cu纳米颗粒负载于载体(活性炭(AC)、γ-Al2O3、MgO以及镁铝水滑石(HTs)(Mg:Al=1:1~10:1))上,
学位
乳酸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是制备聚乳酸的原料。目前商业化生产的乳酸以发酵工艺为主,其主要原料为碳水化合物。然而,这一过程效率低、周期长。因此,利用生产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制备乳酸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选用氧化锆作为载体,氧化铜为活性组分,分别使用沉积沉淀法、共沉淀法、浸渍法制备出CuO/ZrO_2催化剂。选用双金属PtAu为活性组分,用溶胶沉积法、浸渍法制备出PtAu/ZrO_2双金属催化
学位
配位聚合物(CP)是指由配位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方向上重复延伸所形成的一类配合物,在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和微孔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卟啉配位聚合物(MCP)是由卟啉或金属卟啉作为连接配体与金属或者金属簇通过配位键所构筑的一类配位聚合物。铜磷化合物是由一价铜原子与含磷配体以及其他辅助配体所形成的化合物,由于其丰富多变的结构和优异的发光性能,在发光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此外铜磷化合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