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DNA作为生命中遗传物质的重要携带者,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过渡金属与多吡啶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以其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用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类配合物在分子识别、核酸探针、抗肿瘤药物、分子催化及自组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新的多吡啶配合物,研究其性质以及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对寻找新的核酸探针和用于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的敏感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一种新的多吡啶配体及其钌配合物,并研究了该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对它们之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吡啶配体及其钌配合物的制备:以邻菲哕啉、苯肼等为原料,通过邻菲哕啉-5,6-二酮中间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吡啶配体——1,10-邻菲哕啉-5,6-二苯腙(PDPH)。以PDPH为配体,合成了一种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PDPH】(ClO4)2·H2O(其中phen为邻菲哕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配体PDPH和配合物[Ru(phen)2PDPH](ClO4)2·H2O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的正确性。分析了各步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PDPH和[Ru(phen)2PDPH](ClO4)2·H2O的荧光光谱,发现它们都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Ru(phen)2PDPH](ClO4)2·H2O的激发波长为477 nm,发射波长为628 nm。(2)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荧光猝灭法,与EB竞争键合实验以及粘度法等研究手段研究了配合物[Ru(phen)2PDPH](ClO4)2·H2O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由实验发现,随着DNA浓度的增加,配合物[Ru(phen)2PDPH](ClO4)2·H2O在紫外和可见区的几个吸收峰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色效应,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Ru(phen)2PDPH](ClO4)2·H2O浓度的增大越来越弱,发生荧光猝灭作用,这是一个静态猝灭过程。[Ru(phen)2PDPH](ClO4)2·H2O未结合DNA时会受[Fe(CN)6]4-的强烈荧光猝灭,猝灭曲线满足Stern-Volmer方程:而当[Ru(phen)2PDPH](ClO4)29H2O结合了DNA后荧光受[Fe(CN)6]4-猝灭的可能性显著降低,DNA能够较好地保护该配合物免受[Fe(CN)6]4-的强烈发光猝灭。配合物加入引起DNA粘度的增大及变性温度的下降。所有这些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配体PDPH插入双链中,与碱基结合。测出配合物与DNA键合常数为(1.58±0.3)×105L/mol。[Ru(phen)2PDPH](ClO4)2·H2O能与DNA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并能反映在荧光光谱的变化中,这为DNA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荧光探针,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用作基于检测光学参量变化的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的敏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