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内镜下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经隧道技术发现Laimer纤维的存在及形态功能特征,包括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形态学特征。以及对4例食管近贲门区平滑肌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推测Laimer纤维与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发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关功能。 方法:回顾性选择并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标准并于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行POEM术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及资料。共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806例,其中有170例患者于我院行POEM术治疗,保存有录像资料的病例为165例,故将此1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分析Laimer纤维的存在与患者年龄、性别、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下Ling分型、隧道建立位置的关联,来分析Laimer纤维的存在率及推断其功能。 同时对于4例发现存在疑似Laimer纤维分布的食管平滑肌瘤病例进行临床相关资料的分析,推测Laimer纤维是否与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在纳入的165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中,共有78例存在Laimer纤维,发现率为47.27%(78/165)。男性患者中发现43例,女性患者中发现35例,男性患者中的发现率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8,P=0.240)。不同年龄段的AC患者中,66~75岁年龄段AC患者中Laimer纤维发现率最高,发现率为80.00%,其次为36~45岁年龄段AC患者,而Laimer纤维在26~35岁年龄段患者中发现率最低,但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08,P=0.057)。LingⅢ型中发现率最高,达57.14%(4/7),其次为LingⅡ b型患者,发现率为48.57%(17/35),而LingⅡ。型中发现率最低,仅为34.78%(8/23)。但不同Ling分型分组间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88,P=0.480)。Laimer纤维均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中,食管右侧壁发现率最高,为24.24%(40/165),其次为食管后壁,发现率为22.42%(37/165),食管前壁及左侧壁发现Laimer纤维较少。食管不同部位黏膜隧道开口者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2,P=0.013),其中以食管右侧壁及后壁建立隧道入口者发现率较高。Laimer纤维于内环肌的内外侧均存在,多起源于外纵肌层,穿行至内环肌层表面走行,后穿回至外纵肌层,但内环肌表面分布更多。其形态多样,多为一束肌纤维沿食管长轴走行或呈半括号型“)”,少数可见多条纤维交叉。 4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均为男性,病变均位于食管下段及贲门区附近,肿瘤来源于固有肌层中,在肿瘤表面均发现与Laimer纤维特点相同的肌纤维,推测Laimer纤维与食管下段近贲门区的固有肌层起源的平滑肌瘤相关。 结论:Laimer纤维较为普遍的存在于AC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中,且多见于食管右侧壁及后壁,推测其可能具有稳定内环肌,维持食管下段至贲门的形态,减少内环肌移位及其实发生的功能,但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而Laimer纤维与食管下段固有肌层起源的平滑肌瘤发生是否有关仍待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