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吸附剂偏钛酸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能量损耗的爆炸性增长,使 CO2的排放过量,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中的碳平衡,从而引起全球变暖。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温室效应的关键所在。CO2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跟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高温吸附在尾气源头回收利用CO2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选取Li2TiO3作为高温吸附剂,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固相合成法合成Li2TiO3,研究Li2TiO3对CO2的吸附性能。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热力学焙烧,使碳酸锂中的Li+渗入到TiO2八面体结构中,从而制备得Li2TiO3。考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通过XRD结构分析考查煅烧条件对生成晶形的影响;通过SEM形貌分析考查煅烧条件对样品外观形貌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单因素法,从气体流量、材料样品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CO2含量、循环吸附次数等方面出发,详细探讨了影响Li2TiO3材料吸附CO2性能的有关因素。最后,通过对Li2TiO3材料进行Na元素掺杂,测定不同Na掺杂量对Li2TiO3材料吸附CO2能力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对掺杂后的Li2TiO3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以及通过掺杂后材料的比表面积研究Na掺杂对Li2TiO3材料吸附CO2的影响原因。探讨Na掺杂对Li2TiO3材料吸附CO2循环性能的影响。采用双壳理论模型对Li2TiO3材料吸附CO2的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二氧化碳在Li2TiO3材料及其金属掺杂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实验结果如下:  (1)前驱体的最佳煅烧温度为800℃,最佳煅烧时间为20h。通过XRD和SEM表征表面在此煅烧条件下得到晶形结构完整、均匀、规整的单斜晶系的Li2TiO3。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产物的平均粒径随之增大,煅烧时间对产物平均粒径有着不规律的影响。  (2)Li2TiO3对CO2的吸附-解吸是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热重分析,在纯CO2气氛中,Li2TiO3在600℃的温度下保温180min能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同时最佳的气体流量为80mL/min以上,吸附剂质量不能超过20mg左右,在此条件下Li2TiO3材料吸附CO2后的质量增加百分比约为25.99%左右。Li2TiO3材料对CO2经过了五次吸附-解吸循环后衰减比达到67.03%。  (3)当n(TiO2):n(Li2CO3):n(Na2CO3)=1:0.97:0.03即x=0.03时,制备得到Li2TiO3材料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材料的质量增加百分比达到30.23%左右。通过对各材料的XRD和SEM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外观形貌上分析得到适量Na元素的掺杂可以改善Li2TiO3材料吸附CO2的性能。同时,Li2TiO3材料的元素掺杂前后基本上无法测得其比表面积,可见Li2TiO3和掺钠Li2TiO3对氮气都没有吸附效果,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此外Na元素的掺杂过程中,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材料吸附CO2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Na元素掺杂后Li2TiO3材料经过五次吸附-解吸循环之后的衰减比仅为14.28%。  (4)CO2在Li2TiO3材料上的吸附比较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参考Li2ZrO3和K-doped Li2ZrO3高温吸附CO2的双壳吸附机理(Double-Shell Mechanism),在一定程度上对Li2TiO3和Na-doped Li2TiO3高温吸附CO2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定性解释。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储热技术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在太阳能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与余热的回收利用及工业和民用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苋科、蓼科、茄科和菊科等109科的植物。斜纹夜蛾食性广、一年发生多代、对杀虫剂的抗性较强,防治难度
小麦(Triticun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由于不良气候、病虫害等因素严重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近几年,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小麦转基因研究涉及抗病、抗虫、抗逆、提高产量、品质改良等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为品质改良(25.6%)和抗病(39.7%),部分转基因小麦品系已投入生产性试验。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