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 Porta等(1999)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股股东,由此他们提出了终极产权理论,即在股权集中背景下,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最终决策者不是直接控股的大股东,而是隐藏在大股东背后的终极控股股东。终极控股股东通常通过金字塔结构来控制上市公司。在这种控制方式下,终极控股股东能够以较小的现金流权来获取上市公司较大的控制权,进而具有更强的动机和能力掠夺上市公司的利益。 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多数民营上市公司被终极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管结构所控制。在股权高度集中以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民营上市公司背后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实施了侵占。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多元化经营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明显的“折价”现象。部分学者认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能够有效地解释这一现象。基于此,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终极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以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元化经营在终极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研究”的逻辑线索来安排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内容。具体到实证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分别探讨终极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以及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多元化经营在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中的中介效应,从而验证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对公司利益实施侵占。 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终极现金流权与多元化程度、公司绩效之间显著相关,并且终极现金流权部分是通过多元化经营影响公司绩效的;(2)两权分离度与多元化程度、公司绩效之间显著相关,并且两权分离度是部分通过多元化经营影响公司绩效的;(3)控制层级与多元化程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因此控制层级与公司绩效之间也不存在中间机制;(4)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