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 Porta等(1999)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股股东,由此他们提出了终极产权理论,即在股权集中背景下,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最终决策者不是直接控股的大股东,而是隐藏在大股东背后的终极控股股东。终极控股股东通常通过金字塔结构来控制上市公司。在这种控制方式下,终极控股股东能够以较小的现金流权来获取上市公司较大的控制权,进而具有更强的动机和能力掠夺上市公司的利益。  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多数民营上市公司被终极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管结构所控制。在股权高度集中以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民营上市公司背后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实施了侵占。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多元化经营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明显的“折价”现象。部分学者认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能够有效地解释这一现象。基于此,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终极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以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元化经营在终极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研究”的逻辑线索来安排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内容。具体到实证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分别探讨终极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以及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多元化经营在终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中的中介效应,从而验证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对公司利益实施侵占。  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终极现金流权与多元化程度、公司绩效之间显著相关,并且终极现金流权部分是通过多元化经营影响公司绩效的;(2)两权分离度与多元化程度、公司绩效之间显著相关,并且两权分离度是部分通过多元化经营影响公司绩效的;(3)控制层级与多元化程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因此控制层级与公司绩效之间也不存在中间机制;(4)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理财产品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价值评估。公司价值评估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是对于
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全球化进程与超竞争环境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企业经营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同时在传统管理思想的制约下,滋生更严重的矛盾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使得对农产品生产者到最终产品生产的农业综合企业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供应链集中是供应链合作内容的重点,供应链集中带来的益处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因此
学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3月20日成立以来,发展很快。同时,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实施,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尚未走完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情况下,马
施诊点的确定是企业诊断活动的起点,对施诊价值的体现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委托者提出的待解决问题是企业诊断的初始施诊点,随着施诊者对初始施诊点对应活动的展开分析,会发现存在更好的施诊点,此时发生施诊点在企业价值功能体中的转移现象。施诊点在企业价值功能体中的转移对受诊企业实际功能实现与成本消耗问题至关重要,并直接决定了企业诊断活动最终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提升幅度。本研究以提高企业诊断价值为宗旨,以
2013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在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鼓励促进旅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渐重要,如何能够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已经成为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最主要的关注点之一。近几年,人与组织匹配成为组织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