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演讲,作为外交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塑造国家形象,传递国家声音的重要平台。对外交演讲的研究历久不衰,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系统功能语法学和语用学视角,对外交演讲的修辞批评解读还不是很多。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由美国著名的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所提出,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流派,旨在弄清言语活动中的动机、行动和现实诸方面的关系,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从而引发某种行动。
本文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为依据,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为个案分析语料,从互动目的、互动策略和互动效果三个方面解读英语外交演讲中的修辞互动,试图构建一个解读外交演讲语篇的分析框架,揭示西方领导者如何在外交演讲中实现自己的外交目的。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其一,英语外交演讲中,演讲者的动机是什么;其二,演讲者是如何将其动机传递给受众,实现与受众的修辞互动;其三,演讲者是如何选择和搭配戏剧五要素-行为、行为者、场景、工具和目的,从而反映其哲学观点的。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演讲者的动机隐藏于演讲语篇之中,是理解外交演讲中修辞互动的基础,而戏剧五要素的分析是解读演讲者动机的基础;演讲者通过与受众的同一来实现其动机,达到与受众的修辞互动。英语外交演讲中的修辞互动过程就是演讲者与受众实现同一的过程。而演讲者与受众的修辞互动正是外交活动中“求同存异”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英语外交演讲中,西方演讲者倾向于将戏剧五要素中的场景作为其话语的主导因素,折射出其物质主义的哲学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为外交演讲话语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外交演讲的有效解读,而且对指导外交演讲的实践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加强我国对外宣传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以及应用的思考空间,让西方更加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