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其抗DMI类杀菌剂分子机理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曲病是由Villosiclava virens引起的一种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SN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湖北省不同水稻田的稻曲病菌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明确稻曲菌株与水稻品种、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进行农业防治。目前稻曲病主要依靠化学防治,而DMI类杀菌剂是防治稻曲病的主要化学药剂,对稻曲病菌抗DMI类杀菌剂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可为稻曲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自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晚籼98和华粳952两个水稻品种的43个菌株,系统进化树显示相同水稻品种的菌株有聚在一起的趋势,证明了同一个田块相同水稻品种上的菌株有很大的相似性。另外,在来自湖北省宜昌望家、宜昌窑河、黄冈、阳新、荆州5块水稻田的110个稻曲菌株中,同一田块来源的不同菌株几乎来自不同水稻品种。遗传分析发现相同水稻田不同水稻品种上的菌株趋于聚在一起。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都显示了所有菌株间的多态性比地理种群间的多态性要高。另外,MEGA5.2计算的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006)高于种群内的平均遗传距离(0.0048)。FST值也显示了大部分种群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同一田块中不同水稻品种上的菌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了地理因素在稻曲病菌的进化过程中比水稻品种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2.克隆了稻曲病菌DMI类杀菌剂的靶标基因Vv CYP51。利用紫外诱变技术获得了对DMI类杀菌剂戊唑醇抗性的菌株,命名为UV10th。比较野生型菌株与UV10th的Vv CYP5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表达量,发现一个点突变,使得氨基酸137位由一个酪氨酸变成组氨酸(Y137H),并且在突变体中该基因过量表达。基因遗传转化分析发现含点突变Vv CYP51的转化子比野生型的转化子对戊唑醇具有较高的EC50值,而Vv CYP51表达量与EC50值没有相关性。分子对接与结合实验同时证明了野生型Vv CYP51蛋白比含点突变Y137H的Vv CYP51与戊唑醇有更高的亲和力。以上结果显示靶标基因上的点突变Y137H(而非靶标基因过量表达)是稻曲病菌抗DMI杀菌剂的原因。另外,含点突变的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指标上相对野生型菌株没有明显差异,表现出对环境很好的适应性,预示在田间对DMI杀菌剂抗性的稻曲菌可能会出现和流行,需要实施监测。
其他文献
调查近两年其某院青光眼住院病在中应用甘露醇的情况,结合文献探讨甘露醇致急性肾衰的机制及防治,方法:病历调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5份青光眼住院病历中,应用甘露醇降低眼内压
用户是一个新建的电子公司。在厂房和办公楼的筹建中,需要同步建设高效、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提供一个快速、高效、网络化的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生产、办公、培训等业务需要。
患者,男,2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 d就诊,拟诊为急性膀胱炎.给予0.2%氧氟沙星注射液(四川科伦大药厂生产,每瓶100 mL)200 mL,静脉滴注,未加其他药物,滴速60滴*min-1.刚输液1
欧盟作为一个复杂的政治体系,其利益集团与主权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有着很大的不同有其自身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欧盟层面的利益集团其数量也在不断增
对76例幽门螺杆菌(Hp)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奥美拉唑20mgq12h和阿莫西林0.5g qid治疗,疗程两周。结果:溃疡愈合率97.4%,Hp清除率94.7%,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比,显示具有疗效好、剂量适中、副作用少的优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介绍巧妙利用模拟式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交流的实用方法,从而弥补了普通模拟式万用表无交流测试功能的欠缺。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以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等优势,成为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网民充分掌握了话语权,社会表达趋向多元化。但新媒体的发展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各种错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SMV)是大麦病毒属(Hordeivirus)的典型成员,其编码的TGB1是一个多功能运动蛋白,具有RNA结合、RNA解旋酶和自身互作等功能。T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它能够侵染并危害的植物达75科450多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从湖北、陕西、四川省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