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和耕地占补矛盾十分突出。低丘缓坡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实现对低丘缓坡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土地供需紧张、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解决办法。但低丘缓坡有着特殊的地理和自然障碍,其开发利用难度大以及不影响生态环境情况下如何进行开发布局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在保障低丘缓坡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在概述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基于GIS进行了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功能布局研究,进而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开发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选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等20个指标,根据ARCSWAT软件划分出97个区块评价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9.3软件、SPSS17.0软件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自然系统指标,把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划分为6个一级自然区即次级流域低丘生态经济区(Ⅰ区)、起始流域山地生态经济区(Ⅱ区)、流域出水口山地生态经济区(III区)、山坝过渡区流域生态经济区(IV区)、混流河段流域山地生态经济区(V区)、坝区流域生态经济区(VI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将大理市低丘缓坡区划分为8个二级区,通过将一级分区和二级分区相结合,大理市低丘缓坡划分成35个生态经济区。(2)在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明确生态经济功能定位的依据。根据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空间组合形式的相似性和区与区之间的差异性,对人口聚集度、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农业资源优势度划分到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上进行分析,系统分析得出旅游接待服务、粮食生产、民俗旅游服务接待等35个功能区。(3)系统归纳总结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功能及其分布格局;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布局,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法,结合其他相关规划,对各经济区进行特征描述和功能定位,并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低丘缓坡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