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向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作为公共权力载体,一直在公共事务领域扮演着主要和唯一角色的政府部门,在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方面日益捉襟见肘,管理及服务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近年来频发的公共危机是典型、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公共工程,需求的不仅仅是财力、物力和强制性机制,而且需要危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各司其职,各施专长,使公共危机处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非政府组织组织在专业技术、灵活性、资源动员上具有优势,为其在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然而NGO的优势是否在危机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却不能给出一个正面的答案。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打破制约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危机管理的瓶颈,成为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分为如下几部分:文章首先界定了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NGO的基本概念,以及NGO在中国的现状,并根据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和双方合作程度,分析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存在的几种关系。文章的第二部分运用公民社会、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理论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社会现实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不同进行比对,针对NGO的特点系统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效率、成本、资源利用以及感召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可能性。就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管理问题,本文的第三部,从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市民社会三个纬度,详细阐述了阻碍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发挥优势功能的因素。分析了政府角色失位、管理体制滞后、监管不力;非整组组织筹资能力弱、志愿危机、自身制度不完善;公民社会发育不足等因素,涉及了刚性的体制、制度与柔性的思维、意识两个层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文章第四部分立足于我国国情,主要从政府推动以构建二者间的互动合作;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的强化;公民文化的建设以及利用INGO资源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旨在构建政府、公民社会共同参与构建的非政府组织危机管理的高效应对网络,最终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希望本文能为NGO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为完善现代危机应急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