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对于儿童来说,具有特殊的涵义。儿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最本初的,也是最重大的,是终其一生未必解决得了的问题。儿童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哲学的胚胎。进入儿童的问题世界,可以发现儿童对本原的追问,对认识的追问,对美德的追问。儿童的“提问”是生命个体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表达了认识发生发展过程。如果将儿童某个维度的“提问”用时间的链条串起来审视,我们会看到个体“提问”生动的演进过程。提问是儿童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方式。在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者修订了三份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儿童思考风格问卷,儿童自我满意度问卷。然后对三所幼儿园的90位大班幼儿和家长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儿童的思考风格、儿童的自我满意度与儿童的提问有着显著的关系。
提问是儿童“正常生长”的语言,可是,当知识的功利性成为一种最为普遍、最具实际的效用时,原本是“正常生长”的提问则成为“非常规”的。提问是儿童的“母语”,随着教育领域的扩张,提问走上了难以回归的道路。提问开始遭到贬谛,成为利用的工具,想象消逝了,好奇消亡了。提问失去了润泽,逐渐枯萎,沦为干瘪的僵尸。随着好奇的贬谛,提问也被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放逐”,诗性的消退,令教育成为“驯育”的工具。
如何进行教学的现代性转换,如何实施问题教学,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涉到儿童好奇心的保护以及问题意识的发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空间,激发孩子探索周围空间中的一切,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疑问,从而把提问作为思考的工具。其次要走向儿童问题的背后,分析儿童的认知和心理需求,运用教学智慧,创造性地回应儿童的问题。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儿童哲学教学是促进儿童问题意识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欲”的教育造就了“理性”的儿童,教育只寻求知识的确证而漠视了一切有关儿童“问题世界”的价值的问题,漠视了儿童的文化特征和他的一切精神的存在。教育应是在儿童的“问题世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认识方式,它如果离开了儿童的“问题世界”,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条件。为克服这种危机就必须重返儿童的“问题世界”。重返“问题世界”,就是要唤回被遗忘、被遮蔽的儿童问题世界的丰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