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油田属于层状边水构造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然而总体采收率仅为37.9%,水淹层内还有大量剩余油,其挖潜难度较大。在研究当前地下油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井网、层系、注采参数调整以及注水井调剖、调驱等综合治理措施研究,是改善L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本文以L油藏为例,建立研究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L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L油藏在平面上剩余油分布零散,主要呈片状分布;纵向上,TI~3砂层整体水洗程度较高,剩余油主要分布于TI~2砂层。进一步通过改进的生产潜力公式对剩余油潜力进行评价,并以流线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分别评价了L油藏的注采井对应关系、注水效率、井间优势流场以及注水波及效果。由于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形成,注入水在某一采出方向上突进严重,导致局部波及效果差,大量的无效水循环使得区块平均注水效率仅为6.5%,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以井网调整、层系细分、优化注采参数为主的精细水驱技术。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注采量优化注水效率,模拟三年后累积增油1.4×10~4t;分注合采技术实现注水层段细分重组,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井的日产油量递减速率变缓;通过数值模拟优化的周期注水工作制度为:注水30天,停注20天;优化的注采耦合工作制度为:TI~2油组间歇注、采30天,TI~3油组间歇采、注15天。采用剩余油潜力法优选了5口加密井的位置,合理选择低效井转注后,使得部分单井的产油量递减状况得到改善。在调驱技术方面,通过并联双管岩心数值模拟研究了弱凝胶深部调驱的增产效果,模拟结果显示,弱凝胶驱相比于聚合物驱,含水率回升速度变缓,开发效果更好。以精细水驱调整为技术主体,结合化学法深部调驱,分别提出了三种调驱结合精细水驱的技术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每种技术方法进行了开发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井网调整以及深部调驱的共同作用下,水驱波及效果最好,开发效果也最好。在深部调驱方案含水率再次回升时,调整注水量或产液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含水,延长深部调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