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考制度是实现社会分层和流动的重要手段,是个体改变不利社会地位,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高考志愿填报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任。伴随高考志愿选择的多样性、录取模式改革的灵活性以及影响志愿填报因素的复杂性,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承载了学生、高校以及社会的多重希望,已然成为了新形势下亟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对高考志愿填报倾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本研究而言,在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的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选取山东、河北等生源大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借助统计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为了确保研究的实效性,对高校教师、中学教师以及大一新生进行了个人访谈。最终结合前人的研究,将影响高考志愿填报倾向的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学生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认知因素;学生对大学及专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因素;影响学生志愿填报倾向的高校、专业、就读地域和重要他人因素;获取大学及专业信息的渠道或途经因素。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探究高考志愿填报倾向的影响因素在个体特征维度层面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庭所在地、父母亲文化程度以及父母亲职业的不同,使现有社会分层下的资源、信息等占有的不公平继续延续至教育领域,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认知程度、信息了解的程度、选择依据、选择方向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等都被深深打上了社会阶层的烙印,社会分层产生的不公平通过高考志愿填报代际传递。最终研究建议要尽可能地阻断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真正实现高考志愿填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政府、家庭、学生个人作为阻断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动力,需要组成合力共同应对。研究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改革与完善高考制度;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家庭资本总体水平;加大父母的教育投入;完善学生个人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