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与非洲不仅地缘相近,还具有特殊的历史渊源。欧共体成立之初即与非洲建立了联系制度,此后又进一步拓展成以发展援助和贸易优惠为主体的“洛美体制”,用以维系欧非之间的“特殊关系”和服务东西方冷战之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持续发生深刻变革,欧、非地区形势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新形势下,传统的欧非关系模式面临多重挑战,越发难以为继。因应新变化、新情况,欧盟开始对非洲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既从总体上对欧非关系模式和欧非合作机制进行综合改革,又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领域实施分项调整,同时注重各种改革、各项调整之间的有机衔接与协调配合,使之逐渐汇集形成新的、统一的、长期的欧盟对非战略。客观上看,冷战后的欧盟对非政策在思维、框架、举措和手段等各个方面,都较殖民时代和冷战时期更具开创性,有了明显的进步。短短的二十年多时间,欧非关系正在由“援助-受援”的传统依附模式向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转型升级。基于冷战后欧非关系的深刻变化,本文以欧盟对非政策调整为主线,围绕“为什么调”、“怎么样调”、“效果如何”、“有何影响”等核心问题,史论结合,分阶段、分领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梳理和研究分析。纵观其演进过程可以发现,欧盟的对非政策调整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对形势发展变化的一种被动反应,旨在新形势下继续维系欧非之间的“特殊关系”,谋求对非关系新优势,以此维护欧盟的非洲利益;同时,欧盟对非政策调整又是一种主动作为,与其冷战后成长壮大息息相关,反映出了欧盟作为特殊的全球行为体的目标定位与理想抱负。当然,无论是被动反应还是主动作为,欧盟对非洲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都将对欧非关系、其他行为体同非洲的关系,乃至整个国际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值得持续加以关注。对中国而言,非洲同样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础。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能妥善应对,更好地发展中非关系,加快打造“3.0版”的中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