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从户籍制度和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到适合的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以及更好的生活,这个过程的形成产生了中国人数众多的流动工人。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工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和本地的工人相比,他们的地位相对弱势。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能够对流动工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有效的分析。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客观因素,也包括性格,经历等主观因素。关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也有很多,不少文献都提到了地域对生活满意度会产生影响,但是对地域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并不多。我们使用城市竞争力指数来定量研究地域因素对流动工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试图发现如果以城市竞争力指数为指标,选择不同城市的流动工人的生活满意度,未来期望度,以及二者的差值这三个指标是否会有趋势性的变化。本文的绪论部分对产生城市竞争力指数和流动工人生活满意度这一问题的背景以及即将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基本概念和综述部分介绍了流动工人,生活满意度,城市竞争力指数等概念的基本含义,以及介绍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存在着各类型城市,为获得高低不一的竞争力指数提供了可能。理论部分对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对流动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这三个指数的含义进行了的说明,以及对它们对未来期望度,及二者的差值的影响提出了猜想。分析部分在对在25个不同的省工作的流动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流动工人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和对未来的期望度进行了研究。在政策建议部分针对研究部分的结果,从政府角度,可以采取加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力度,增加政府的透明性,提高公务员执政为民的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公民的诉求。从个人的角度,可以在经济和社会保障之间选取一些相对平衡的城市,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在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为中等的地区,流动工人的生活满意度最高,对未来的期望度,未来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差都没有明显差异。在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为中等的地区,流动工人未来期望值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别最大,生活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别。对于从事行业为交通运输业,教育程度为中学的流动工人中,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