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储层的储渗性能及油气藏的开发效果。跃进二号油田目前地下油水分布错综复杂,产量逐年递减,日渐暴露出储层纵向整体动用状况不佳,层间差异较大等矛盾。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跃进二号油田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层微观非均质特征、隔夹层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宏观非均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上干柴沟组各开发时期的三维非均质模型,揭示了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
(1)上干柴沟组上部地层具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四种微相类型;下部地层发育滨湖沉积,划分为砂滩、砂坝、泥坪三种微相类型,建立出跃进二号油田沉积相模式。
(2)指出上干柴沟组储层具中等程度的微观非均质性,认为溶解作用为导致储层物性变好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胶结或交代作用与溶解作用共存时,可为次生孔隙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次生粒间孔和次生粒内孔为主,可变断面收缩型喉道是最重要的喉道类型。
(3)指出上干柴沟组隔夹层存在泥质、钙质、物性三种成因类型,提出将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微电极幅度差和孔、渗参数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识别层内夹层的新方法,认为各小层之间大都发育有稳定的隔层,夹层整体上比较发育,钻遇率较高,发现夹层的平面分布与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吻合,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夹层厚度大,河道侧缘以及滩、坝砂体内夹层厚度较小。
(4)实现了利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定量刻划储层非均质性。阐明了不同微相宏观非均质特征,认为上干柴沟组储层在宏观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5)揭示了储层非均质性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发现随着注水开发深入开展,油田水驱程度增加,部分井区储层物性变好,物性参数变化不一致,储层非均质性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