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经历了30多年曲折发展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tnership,简称PPP)实践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6年1月底,财政部PPP中心综合平台项目库数据显示,三年来全国各地累计发起了近7000个项目,预计投资额达到惊人的8.1万亿元。然而,如此之多的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却频频遇冷,签约率不到一成,PPP实践的发展因此受阻。不仅如此,近年来,那些已经处于执行中的PPP项目也经常被报道出现各种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的PPP实践面临着亟待正视与解决的困境。本文认为要正视与解决当前我国的PPP实践面临的困境,首先应正视PPP模式的特殊性质。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基本假设是:PPP是被建构而成的合作秩序,而非自生自发的合作秩序;正是被建构而成的合作结构决定了PPP的运作效果,从而决定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果。接着,在这一解释框架的指导下,本文从我国的PPP实践出发,按照我国PPP实践的产生、发展、面临的困境、困境的根源以及解决路径展望的逻辑结构展开分析。首先,本文依据PPP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以“合作”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将PPP视为一种“建构的合作秩序”,通过描述这一合作秩序应当具有怎样的合作架构,以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搭建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紧接着,本文将研究焦点转向我国的PPP实践,梳理我国PPP实践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而后,通过描绘我国的PPP合作秩序是如何被“不当”建构而成的,本文在前述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构画出“合作被不当建构一合作结构不合理、政府角色定位不适当→合作的困境”的逻辑进路;最后,本文基于强调平等合作关系的合作治理理论以及要求重塑政府职能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构建“平等合作的治理网络”和强化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合作再造路径,旨在促成合作各方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并加强政府对公共利益的回应。本文关于当前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问题的研究是尝试性的,试图以新的研究切入点与分析视角,加深对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问题的理解。但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PPP实践相关的数据资料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研究的深入度和解释力,在最后的解决路径展望部分,本文较为粗线条地阐述合作路径如何再造,也远不能解决当前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所面临的复杂困境,这显然也是一个值得各界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