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刚迈入大众化的门槛不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学生仍然是一种稀缺的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能否改变仅凭“就业率”来评价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现状?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结合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指数理论和景气理论,试图构建能够反映大学生就业与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指数体系——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并通过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分析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首先,对构建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的内涵作界定。外部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而从就业吸纳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对大学生就业既有数量的制约,也有就业结构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主要就是反映经济增长对大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结构的制约与影响,并通过量化的、直观的数据反映出来。本文所构建的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体系由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和大学生就业效应组成。其次,对分行业的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并分析浙江省分行业的一般就业弹性和大学生就业弹性,并将分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做相关性分析,发现浙江省分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再次,对分行业的浙江省大学生就业效应进行分析。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计算并分析浙江省分行业的一般就业效应和大学生就业效应,将分行业的大学生就业效应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浙江省分行业的大学生就业效应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相关性不强。将分行业的就业效应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在11个行业中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在6个行业中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最后,通过对分行业的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与就业效应的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具有评价大学生就业环境和警示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两大功能,并得出推进面向市场的高等教育改革、增强政府宏观就业政策的调控能力和提供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等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