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很少,可供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着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国家在耕地保护的政策中下达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也加大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力保现有耕地的数量不能减少;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那么如何来协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农用地整理的前提所在。目前在土地整理中,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然而通过农用地整理来补充耕地的潜力已经在逐步缩小,因此补充耕地的任务势必向农村居民点整理上转移。
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的研究论文。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县为例,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进行空间布局的分析从而得出分布的现状问题,在针对安县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甚至荒废宅基地的情况上,提出需要整理的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及整理的时序。通过安县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的研究,对安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县为例,在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景观分析的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利用Mapgis、Fragstats、Arcgis软件对安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问题进行空间分析;其次将分析结果与安县农用地分等、农用地产能核算相结合,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确定权重,来综合确定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空间分布位置与整理的时序;最后通过对整理前后的对比,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三方面来综合分析得出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整理的意义,从而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及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