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命,是现代人口学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也是历史人口学所重视的主要内容。寿命的长短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医疗卫生情况等密切相关。整个社会人口的寿命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所处的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医疗发展程度等。因此,寿命的研究不断被提及,而古代人口的寿命问题也逐渐开始被重视。
宋代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朝代之一,宋代人口的寿命问题也是值得探析的。本文以宋代墓志铭为样本,共收集样本4723例,采取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墓主的年寿、死因、性别、身份等方面进行简略的论析。
第一章主要分析宋人各年龄段死亡年寿情况,通过样本计算出宋代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8.18岁,此结果比学者计算出的唐人平均死亡年龄略高。根据《三朝国史》、《两朝国史》、《四朝国史》为划分标准,将北宋分为前、中、后期来分期统计,通过样本计算出北宋前期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为56.58岁,中期为54.21岁,后期为51.38岁,分析出现差距的原因。根据《中兴四朝国史》、《宋季三朝政要》为划分标准,将南宋分为前、后两期,通过样本计算出南宋前期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为63.18岁,后期为63.14岁,分析南宋前、后期死亡平均年龄过高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统计出样本中明确记载死因的三百余例墓志铭,通过死亡原因分析表,将宋人分为无疾而终、易患疾病、人为因素三大类进行分析。
第三章主要对宋人男女性别间的年寿差异进行分析,从4723例墓志样本中抽出男性3520例,女性1203例。首先分别计算出样本中男、女两性的死亡平均年龄,男性为59.24岁,女性为55.04岁,男性群体高于女性群体;其次分析男女年寿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分析男女性样本数量差距悬殊的原因,以及在女子“内事不外张”的情况下,为何依然出现千篇墓志铭的原因。
第四章主要分别计算皇族、官员、命妇、释道、百姓等不同身份的社会群体平均死亡年龄,并对其年寿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样本计算皇族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2.77岁,官员为61.29岁,命妇为60.32岁,释道为68.66岁,百姓为59.49岁,。其中,释道阶层平均死亡年龄较高。
墓志铭中记载的墓主年寿及死因等情况可信度较高,因此,以墓志铭为样本分析宋人年寿的特点,有其重要的价值。
宋代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朝代之一,宋代人口的寿命问题也是值得探析的。本文以宋代墓志铭为样本,共收集样本4723例,采取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墓主的年寿、死因、性别、身份等方面进行简略的论析。
第一章主要分析宋人各年龄段死亡年寿情况,通过样本计算出宋代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8.18岁,此结果比学者计算出的唐人平均死亡年龄略高。根据《三朝国史》、《两朝国史》、《四朝国史》为划分标准,将北宋分为前、中、后期来分期统计,通过样本计算出北宋前期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为56.58岁,中期为54.21岁,后期为51.38岁,分析出现差距的原因。根据《中兴四朝国史》、《宋季三朝政要》为划分标准,将南宋分为前、后两期,通过样本计算出南宋前期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为63.18岁,后期为63.14岁,分析南宋前、后期死亡平均年龄过高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统计出样本中明确记载死因的三百余例墓志铭,通过死亡原因分析表,将宋人分为无疾而终、易患疾病、人为因素三大类进行分析。
第三章主要对宋人男女性别间的年寿差异进行分析,从4723例墓志样本中抽出男性3520例,女性1203例。首先分别计算出样本中男、女两性的死亡平均年龄,男性为59.24岁,女性为55.04岁,男性群体高于女性群体;其次分析男女年寿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分析男女性样本数量差距悬殊的原因,以及在女子“内事不外张”的情况下,为何依然出现千篇墓志铭的原因。
第四章主要分别计算皇族、官员、命妇、释道、百姓等不同身份的社会群体平均死亡年龄,并对其年寿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样本计算皇族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2.77岁,官员为61.29岁,命妇为60.32岁,释道为68.66岁,百姓为59.49岁,。其中,释道阶层平均死亡年龄较高。
墓志铭中记载的墓主年寿及死因等情况可信度较高,因此,以墓志铭为样本分析宋人年寿的特点,有其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