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是为规范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于1999年10月1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颁布施行的。自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实施过程中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又影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如何防范道德风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颇有理论价值又具现实意义的选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道德风险表现的分析,从制度设计与实施的两个视角寻找原因,结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进而提出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规范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寻防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道德风险的对策。首先,本研究缘起于笔者在文献阅读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为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请教导师、专家和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得出这些问题属于道德风险层面;其次,笔者集中收集资料,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道德风险及公平与正义等相关理论进行简单梳理。通过分析道德风险的表现特点及其存在的原因,发现道德风险的存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于是利用假期空闲,进一步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和基层工作人员及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访谈印证了理论分析;最后,结合对道德风险存在原因的分析,提出防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防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一是从制定科学保障标准、加强低保配套政策建设、完善城市低保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城市低保服务信息系统、强化低保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健全财政拨款制度等角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架构;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基层内部的管理、培养大批专业低保工作者和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分工等措施控制地方政府及基层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三是从加强低保对象就业培训、提高低保对象思想素质、分类核算贫困家庭实际收入和注重群众监督等办法控制低保对象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