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生态、水污染、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问题愈发严重,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治水难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攻破的难关。“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解决治水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空前的建设规模与政府财政赤字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未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PPP模式的引入能够很好解决由于资金受限而导致的建设进程缓慢的问题。政府对项目通过绩效考核实施补偿能够解决社会资本对“海绵城市”投资收益不足的担忧。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建立“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研究符合政府预期要求及社会资本利益的补偿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包括“海绵城市”、PPP绩效评价、PPP补偿机制相关文献研究;分析了“海绵城市”及PPP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PPP定义及本质特征,“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及特点、PPP运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阐述了“海绵城市”PPP项目补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及补偿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根据文献识别、专家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确定了31个绩效评价指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打分,采用因子分析实现指标降维分类,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修正得到以下结论:技术适用效率及示范性作用于建设质量安全与成本控制;项目直接产出影响着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产出的绩效。最后,利用各变量的路径系数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再次,为了研究政府如何根据项目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实施补偿,采用博弈论中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基于绩效实施补偿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分析出最优努力水平与运营收入、成本系数、环境效益产出、正外部性产出、投入、奖惩系数、收益分配比例、折现系数、上期绩效对下期绩效影响程度有关;最优奖惩系数则与运营收入、成本系数、投入、社会资本对风险厌恶程度、不确定因素、环境效益产出、正外部性产出有关。最后,设计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经济性补偿和政策性补偿方案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为了推进PPP模式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项目组合打包,合理配置不同性质资产;建立绩效评估标准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加强运营监管;建立基于绩效的补偿机制,保障社会资本合理的投资收益;以可用性付费为基础,完善运营绩效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