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岗喀斯特森林树种元素含量特征及其与生境的联系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森林植物元素含量特征,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生态学过程,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以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内生境关联性较强的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片、枝条和花三种器官各元素的含量特点,探讨了不同生境树种的元素含量分配差异及其生态适应性表现。主要结果如下:(1)叶片各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Ca>N>K>Mg>S>P>Na>Mn>Fe>Cu >Zn>Al。叶片Ca和Mg均处于较高的含量水平,可体现喀斯特土壤富含钙镁的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树种间叶片元素含量组成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能较好地反映树种的生境分异。(2)枝条各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Ca>N>K>P>S>Mg>Fe>Mn>Zn>Cuo枝条Cu含量偏低,个别树种未能检测出枝条含Cu。与其它一些地区相比较,本区域的树种枝条P含量平均值和变异系数都比较高,反映出本区域的植物可能具有独特的、多样的P吸收和利用方式。(3)花各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Ca>N>K>P>S>Mg>Fe>Mn>Gu>Zn。花C含量比较高,为55.47±1.18%,一定程度反映了本区域树种对花器官有较大的物质和能量投入。(4)在叶片、枝条和花三者的比较中,叶片N、Ca、Mg、S、Cu、Zn、Fe、Mn的平均含量比较高;枝条C含量相对较高,其它的元素含量均较低;花C、P、K的平均含量比较高,尤以P含量高于叶片和枝条最为明显,P可能是影响花器官发育的最重要因子。除Mg外,花的其它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叶片中的元素含量与枝条、花中的元素含量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花的主要营养元素N、P、K与叶片和枝条的元素含量水平有紧密的关联。(5)不同元素间存在一些显著相关的元素对。在叶片、枝条和花中,这些元素对分别占总元素对的19%、9%、16%,以叶片最多,一定程度体现了叶片对元素含量配比有较高的要求,叶片不同元素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比较突出。(6)山坡、谷底和山顶三种生境树种叶片和花的元素含量高低水平能反映出土壤的自然肥力状况。不同生境的树种叶片和花矿质元素含量高低顺序表现为山坡>谷底>山顶,与土壤自然肥力高低顺序一致。不同生境的树种存在元素含量分配对策的差异:在干旱和养分缺乏的山顶生境,树木各器官C含量较高而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均较低;在光资源相对缺乏的谷底生境,树木比较注重枝条和叶片的营养,特别是枝条;山坡生境条件相对优越和稳定,树木生活史对策可能偏向于K-选择或竞争型,比较注重花器官的营养。植物的元素含量特征主要由土壤养分供给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决定。在土壤养分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植物通过协同和拮抗作用选择性吸收土壤元素,控制和调整各器官的元素含量组成及分配,以适应相应的生境条件。植物体元素含量的分配方式是其生态适应策略的反映。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树种叶片、花和枝条的元素含量特征,不仅体现了该森林树木的元素含量水平和分配特点,还反映了弄岗喀斯特山地不同地形部位的生境变化以及植物的生态适应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新教学标准的引导下,教师要关注物理实验教学,并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本文以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为研究对象,就其实践策略进行探究与剖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运用策略运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给学生全面观察与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探究与认知全新的
城市化的进程催生一系列环境与能源问题,种植屋面、蓄水屋面以及通风屋面作为当下有效的被动式屋面隔热技术,对此类问题均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对文献的调研发现,现有的研究更侧重于研究结构参数对各类屋面保温及隔热性能的影响,缺乏对结构模式的探讨与创新,且因屋面隔热技术蓄热量过大而在晚间出现反向传热的问题也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将种植屋面分别与蓄水屋面、通风屋面相结合,设计出4种不同构造的复合式种植屋
学位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指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所引起的慢性疼痛,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一些研究表明,活性氧(ROS)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