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跨流域调水、生态建设、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山区水源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状况已经关系到水安全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Ⅰ、Ⅱ期工程(简称“丹治”工程),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建设单元,积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及方式,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使水源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安全状态和可持续发展趋势。本研究以“丹治”Ⅰ、Ⅱ期生态建设的山区水源地—商洛市及省级示范闵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壤学、生态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理论与技术方法,分析了生态建设影响下的商洛水源地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抗侵蚀能力等的响应关系;阐明了水平梯田建设对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变化与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生态建设对商洛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的影响;评价了生态建设下的商洛水源地生态安全状态及可持续发.展趋势。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阐明了商洛水源地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的变化特征。2005~2014年,商洛水源地大于25°坡耕地退耕还林,灌木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园地,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转化为耕地,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2014~2020年,耕地和未利用土地转换为林地、园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均属缓慢变化型,土地利用发展程度均表现一般。研究区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小幅度下降趋势,优势度指数呈上升趋势,但4个指数均呈小幅度波动,表明商洛水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已逐渐趋于稳定。(2)阐明了土壤生态环境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响应关系。闵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10年后,流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99g/kg和0.44g/kg;从坡顶部到坡底部,形成了较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土壤有保持生态林地、疏林灌木草地、退耕坡地、石坎水平梯田;乔灌木阔叶混交林更有利用类于土壤有机质、氮素及抗侵蚀能力的提高;坡耕地改造为石坎水平梯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7.8 g/kg和0.21 g/kg,而流域尺度上梯田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高于田块尺度上的梯田。(3)揭示了生态建设与商洛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机制。2005~2014年和2014~2020年,商洛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增加4.65×108元和0.87×108元;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娱乐文化、土壤形成和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生产服务价值日益增多,与林地和坡改梯的面积增加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关;2014年和2020年的研究区生态敏感指数分别为1.09和1.47,均小于2,商洛水源地为低生态敏感区域。总之,生态建设改善了商洛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评价了生态建设对商洛水源地的生态安全状况的作用。2005~2008年,商洛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在重警状态,2009年直接进入预警状态;2011~2012年是一个生态安全状态转变关键时期,由2011年的预警状态进入2012年较安全状态;2012年后,商洛水源地的安全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丹治”Ⅰ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和“丹治”Ⅱ工程正式启动时期吻合,表明生态建设提高了商洛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水平。(5)阐明了生态建设对商洛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从2009年到2013年,商洛水源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生态压力指数逐年上升,但指数介于0.8和1.2之间,研究区是一个生态平衡区;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不断增加,且指标规模相近,表明研究期内商洛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