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而在一个旅游目的地或者相邻旅游目的地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似的旅游资源,相邻区域内相似产品过多,雷同开发必然产生恶性竞争的结果。草原旅游区是基于美丽的草原自然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鲜明的民族气质、丰富的饮食及住宿文化为基础和支撑的生态系统,使游客陶醉于自然美和文化美之中,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我国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发展现状的定性研究。为了更加明确地对旅游景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进行定位,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了生态学中的旅游生态位理论,在前人研究的文献成果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伊犁草原旅游的自身特点,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旅游环境四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伊犁河谷草原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伊犁河谷那拉提、喀拉峻、库尔德宁草原旅游景区的实证研究中,根据测评结果确定各景区的定位,引用旅游生态位扩充理论、旅游生态位分离理论、旅游生态位协调和优化理论从旅游资源、市场、服务、环境四个维度分别提出伊犁河谷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生态位优化开发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我国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区域分布严重不平衡,85%的研究对象集中在内蒙古旅游区,而新疆作为我国第二大草原旅游区,文献数量屈指可数;伊犁草原旅游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与内蒙古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2)基于AHP法,计算出伊犁河谷草原旅游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旅游环境;根据游客问卷调查并运用生态位模型测算出那拉提、喀拉峻、库尔德宁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535、0.3253、0.3212。说明那拉提景区在伊犁河谷旅游发展中具有较优竞争力,喀拉峻和库尔德宁旅游竞争力大致相当,但与那拉提竞争力水平相差不大。 (3)通过对一级旅游生态位指标宽度进一步的计算,发现那拉提景区在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方面具有显著竞争力;而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生态位大小则均表现为喀拉峻景区>库尔德宁景区>那拉提景区,表明喀拉峻、库尔德宁景区在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上有巨大发展潜力。 (4)就二级旅游生态指标测评的结果而言,各景区旅游资源价值指标生态位宽度远大于其他指标,说明旅游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价值在发展草原旅游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竞争优势,因此,库尔德宁和喀拉峻景区草原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二级旅游生态位宽度整体分布不平衡,各景区在不同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秉承“同质化资源、差异化开发”的原则,实现各景区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有利于伊犁河谷草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