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是一种特殊类型肺部结核病,发病部位可位于气管、支气管的粘膜或者粘膜下层,并可累及气管的平滑肌、软骨以及外膜。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发管壁的软化及疤痕的愈合,进一步造成气管以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当病变支气管完全闭塞时可形成肺不张甚至毁损肺,严重时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预后极差。支气管结核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同时在支气管局部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保全病人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目的:观察全身化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支气管病变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共收集2007年4月至2013年1月塘沽传染病医院结核科收治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共134例,所有患者均为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明确存在气管-支气管结核改变,且经细菌学和(或)病理学证实明确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初治患者。排除不配合治疗,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抗结核治疗,未跟踪复查,中途退出治疗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最终选取资料完整依从性好,积极配合治疗,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的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注药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其余常规治疗4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胸部CT及痰抗酸染色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方案为3HRZE/9HR,常规保肝护肾治疗以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组在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注药治疗,清除病变部位的坏死物及分泌物,并在局部病变部位注入异烟肼(2ml:0.1g)0.2g、阿米卡星(2ml:0.2g)0.2g、左氧氟沙星(2ml:0.1g)0.1g,地塞米松(1ml:5mg)5mg每周1次,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进行8~12次不等。治疗期间全部患者每2周复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每月复查痰抗酸杆菌涂片3次,每月复查胸部CT,治疗6个月后全部患者均复查纤维支气管镜。结果:1、支气管结核患者年龄分布以21~30岁患者为多,占34.0%,女性患者占71.1%。全部患者均有咳嗽咳痰症状,查体可闻及局限性干鸣音的患者占23.7%。发病部位在两肺上叶支气管的患者占57.7%,其中右肺上叶支气管相对较多占36.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支气管病变位置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率观察组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个月后均复查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结核病变恢复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支气管结核,炎症浸润型观察组显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坏死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增殖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33.3%高于对照组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狭窄型两组均无效。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100%达到停药标准,临床治愈结束疗程,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8.4%对照组为1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支气管结核以青年女性多见,以咳嗽、咳痰及结核中毒症状为主要症状,局限性干鸣音为主要阳性体征。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异性。支气管结核的发病部位以两肺上叶支气管为主,尤其是右肺上叶支气管较左肺上叶支气管为多。2、常规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痰涂片抗酸杆菌菌阴转快,支气管病变恢复快,治疗疗程短。3、对于支气管结核镜下分型,常规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注药治疗对炎症浸润型支气管结核疗效最佳,对部分溃疡坏死型有效,可以促进支气管黏膜修复、溃疡愈合及管腔黏膜修复,减少瘢痕形成及狭窄的发生,使肺功能得到改善。但对增殖肉芽效果不显著,对已经发生的支气管瘢痕狭窄不能改善。4、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注药治疗不良反应小,且不增加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