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20mRNA检测及自体DC、CK细胞免疫治疗的影响

来源 :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hiz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疾病致死原因,其中胃癌是主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胃癌患者发现时已进展至肿瘤中晚期,现有针对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以根治性切除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复发、转移等,且对于复发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局部浸润以致无法手术切除,术后定期化疗、放疗对患者造成免疫功能损害等。胃癌微转移与胃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通过RT-PCR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可以有效判断胃癌患者微转移的情况,对判断其预后有指导意义。而细胞免疫治疗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手段,与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相结合,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同时对正常造血、免疫系统及主要脏器功能均无明显毒性作用和负面影响。将自体DC和CIK相结合的联合细胞治疗手段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已在临床开展并见诸于国内外研究报导,但多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肾癌、肝癌、卵巢癌等,而参与到胃癌的治疗却处于起步阶段。本实验目的就在于通过临床应用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于胃癌术后患者,并通过RT-PCR检测其外周血CK20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及外周血CK20mRNA表达作为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以指导今后的临床治疗。   本研究采用胃癌患者44例及正常体检患者20例,检测外周血CK20mRNA表达情况,胃癌患者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后患者,术后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后再次检测外周血CK20mRNA表达情况,并密切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情况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率等。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查体人群和胃癌组患者的外周血CK20mL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的差异对外周血CK20mLRNA检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病变发生于胃窦及幽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P<0.05);胃癌患者术后接受细胞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K20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者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与阴性患者问存在差异(P<0.05);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阴性者与阳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率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20mRNA表达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情况,且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20mRNA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病变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有关;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20mRNA表达,并对降低肝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降低复发率无明显作用;随访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无瘤生存时间略有差异。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肝血管瘤血供及平阳霉素浓度对动脉栓塞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瘤的不同供血类型及术中平阳霉素浓度对其疗效的影响。  方法:按不同供血类型分组,组内随机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WML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41例经头颅MRI确诊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为病例组和104例头颅MRI正常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中mi R-375基因DNA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5-Aza-Cd R处理
摘 要:当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但其所处的时代发展过快,身边诱惑过多,导致他们中的一大批人过早成熟,思想品德状况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变化。因此剖析青少年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关键。  关键词:新形势;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005-03  当代青少年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