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探讨其量效关系的规律性;探索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最适剂量;进一步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机理。【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和对照组D,每组1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以建立动物模型(每鼠感染15个囊蚴)。感染后第39天分别用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各实验组大鼠,治疗结束后第1、15、22天剖杀大鼠,每组每次剖杀5只,回收虫体、计数虫体回收数、计算检获虫率及活虫减少率,显微测量虫体长与宽、称虫体湿重,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检获的虫体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于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剖杀大鼠,检获虫体的结果说明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从检获虫率、活虫减少率来看:治疗结束后第1天,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5、22天,除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在治疗结束后第15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虫体湿重测定:治疗结束后第1天,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5、22天,除中、高剂量组大鼠在治疗结束后第15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虫体大小测量结果:用药后第1天,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虫体长与宽分别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用药后第15、22天,除治疗结束后第15天低、中、高剂量组虫体长与宽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均>0.05),其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光学显微镜观察:低剂量组体壁、肠管水肿;中剂量组,外皮层剥离,平滑肌裸露,部分皮层细胞变性坏死崩解,肠上皮胞体明显脱落减少;高剂量组,体壁仅见肌层,皮层细胞坏死崩解,实质细胞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肠上皮几乎全部脱落,仅见肠壁基底膜。透射电镜观察(治疗结束后第22天剖杀):三氯苯达唑对童虫体壁和肠管的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低剂量组对虫体的影响比较轻微,中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作用比低剂量组强,但尚不是致死性的,而高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是致死性的。对照组大鼠检获的虫体未发现改变。【结论】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疗效显著,但其杀虫过程缓慢而致虫体逐渐死亡,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剂量从50mg/kg.d增大到200 mg/kg.d时,疗效逐渐增强,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最适剂量为200mg/kg.d左右。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的作用机理除了损伤虫体体壁外,还可以破坏虫体肠管组织,导致寄生虫的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等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障碍而杀伤或杀灭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