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公众公司为防范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风险而创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从独立董事诞生之日起,理论界和实业界就对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实际作用发挥的效果及制度障碍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设计了一整套制度来实现独立董事的功能。在中国2001年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之后,国内学者对独立董事的作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但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使独立董事这个“舶来品”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理论界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认识模糊,也制约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和作用的发挥。因此本篇论文在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独立董事地位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制度保障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篇论文的基本安排如下:第一章比较分析了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概括出独立董事的两大主要功能。第二章进一步分析了独立董事功能实现的五个条件,并指出理论界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认识中的悖论。在本章,笔者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证明了独立董事“独立性悖论”的非真性。从理论上论证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第三章利用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提高公司绩效的实际效果。第四章就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的四个主要障碍。第五章以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沪市上市公司伊利股份独立董事行权的情况,揭露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第六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良,设计出一整套制度来保障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发挥。 本篇论文主要采用逻辑论证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逻辑论证为主,案例分析为辅。本篇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提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对中国独立董事行权的制度保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对独立董事的薪酬设计和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分工协作方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