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地下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探究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应用GMS软件及改进后的Modflow2005程序,构建天然状态及2000-2010年长序列人类活动影响条件下的华北平原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流场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以及两种模式下地下水补排项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进而为后续开展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为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地下水流场的变化。由分析得出,受人类活动影响,华北平原地下水流场在区域上流动趋势变化不大,总体上皆自西、西北和西南向东流动,但人类干预使得局部地下水流场变得复杂,局部地区水力梯度加大,或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利用模拟结果,开展了研究区地下水均衡的定量研究。对天然状态和2000-2010年平均的地下水的补排项进行了分层、分行政区的均衡情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模式下地下水的补排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2000-2010年11年平均华北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37.03×108m3/a,总排泄量为271.79×108m3/a,较天然状态,总补给量增加了 97.94×1 08m3/a,总排泄量增加了 133.83×108m3/a,全区地下水由补排基本平衡转变为负均衡状态;降水入渗量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补给来源,由天然状态下的118.1O×108m3/a增加到2000-2010年平均的179.38×108m3/a;农业入渗补给量逐渐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的补给来源之—;开采地下水是地下水演化的重要驱动要素,人工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潜水蒸发量大幅减少,使得地下水由天然状态下的潜水蒸发排泄为主,逐步演变为以人工开采为主,2000-2010年年均潜水蒸发量为57.69×108m3/a,相对天然状态下的137.20×108m3/a,减少了 79.50×108m3/a。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由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增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及开采漏斗内的储存量三部分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4.04%、32.91%及13.05%,深层开采量主要由越流量变化量、层间侧向补给变化量及储变量变化量组成,所占比例依次为50.83%、12.15%、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