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外人”现象不仅仅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当代流行文学界重要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德两位流行文学作家安妮宝贝和本雅明·雷勃特及他们的代表作品《莲花》和《你行吗》,探讨了当代流行文学如何刻画局外人以及这一社会群体如何找寻自我身份认同,并进而分析了社会次文化现象,探索了社会个体在跨文化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况以及流行文学如何寻找新的出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与德国当代流行文学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许多描写局外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里常常将局外人设定在旅途中,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缺失的身份。局外人在流行文学中的表现实际上也是社会文化中异文化、次文化的反映。本文试图将所得出的结论放在比较文学的角度下,探讨中德流行文学中局外人以及局外人形成的潜在社会原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作为局外人的社会群体在当代流行文学作品中的刻画和表现。本文采用文学分析中注释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分析两部作品的“局外人”主题。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中德两国当代流行文学的讨论。首先明确了“流行文化”以及“流行文学”在中德语境下的定义。流行文学最初是一种“次文化”,带有明显反叛特点,目的在于取消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线,如今转变成为一种文化标签,目的在于娱乐大众。其次探讨了流行文学的标志以及中德流行文学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流行文学的标志之一是作家非常年轻化,大部分作家成名非常早。标志之二是流行文学所使用的语言简单,通俗易懂,受众广。标志之三就是流行文学的主题常常是描述局外人的生活。本文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安妮宝贝的《莲花》以及本雅明·雷勃特的《你行吗》中的主人公作为局外人对自我身份的找寻过程。第二部分的重点是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总结出流行文学中局外人这一群体所存在的共同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局外人的独立和绝缘性特点。本文作者认为,局外人采取一种心理上的远离来对抗来自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妥协。第二个特征是局外人常常与疾病死亡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同时也存在心理疾病,导致主人公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第三个特征是局外人的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家庭代沟现象,主人公与家庭成员不能和谐相处,家庭成员对于局外人来说往往是隐形的。第四个特征是在流行文学对局外人的刻画中与大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大自然对局外人来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命的力量,学习到了自然法则。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流行文学中的局外人物通常自觉自愿成为局外人,目的在于对自我身份的找寻。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对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局外人踏上的两段旅程的分析和阐述。由于在社会中的身份缺失,局外人这一群体踏上旅程,将空间转换作为寻找自我身份的一种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地点和空间的转换对主人公寻找自我身份起到了关键作用。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从生活的空间转向了旅程空间,这两个空间构成了一种“交界地带”,这一概念符合米歇尔·福柯的“异托邦”概念。本文认为在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异托邦的交界地带,在此空间中局外人能够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追逐和寻求。对自我身份的追逐和寻求也被理解成为此交界地带中最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社会个体在当代多元文化映射中所面临的挑战。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局外人这一文学主题在流行文学中与经典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变化。本文作者认为,流行文学中的局外人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局外人,他们寻求自我,找寻自我身份,并且借助“异托邦”构建而成的交界地带来抵抗现代社会的压力,赋予了次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借助对局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使得中德当代流行文学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代名词,同时也深化了它的文学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