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细胞毒性CD8+T细胞在清除肿瘤细胞和胞内病原体(如病毒和胞内细菌)感染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识别到由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抗原后,抗原特异性的初始(Na?ve)CD8+T细胞被活化并进行克隆性增殖,产生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效应性CD8+T细胞。当被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被清除后,大部分效应性CD8+T细胞会凋亡,只有少数会存活下来并分化为记忆性CD8+T细胞。效应性和记忆性CD8+T细胞都具有异质性。根据KLRG1(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 G1)的表达水平可以将效应性CD8+T细胞分为KLRG1高表达的短寿效应细胞(Short-lived effector cells,SLEC)与KLRG1低表达的记忆前体细胞(Memory precursor effector cells,MPEC);也可根据CD62L的表达将记忆性CD8+T细胞分为CD62L高表达的中枢记忆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CD62L低表达的效应记忆性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SLEC和Tem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能够更快地清被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MPEC和Tcm细胞则有更强的分化潜能,能够分化为长效记忆细胞。转录因子BCL6是锌指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拥有一个N末端POZ/BTB结构域,这个结构域帮助它在众多细胞中发挥转录激活或抑制功能。在适应性免疫系统中,BCL6一直被认为是决定B细胞命运的关键转录因子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调节因子。此外,BCL6还被认为在记忆性CD8+T细胞的分化和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Tcm细胞。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使用的是生殖系敲除小鼠,BCL6在小鼠的所有细胞中均被敲除。而CD4+T细胞和B细胞中BCL6缺失可能会影响到记忆性CD8+T细胞的形成和维持。此外,与效应性CD8+T细胞相比,记忆性CD8+T细胞中BCL6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增高。以上数据都提示着BCL6在记忆性CD8+T细胞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我们将Bcl6fl/fl小鼠与Cd4-Cre转基因或ERT2-Cre基因敲入小鼠杂交从而分别得到CD4-Cre-Bcl6fl/fl小鼠或ERT2-Cre-Bcl6fl/fl小鼠。在急性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acute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感染模型中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外周血中的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和数量,并分析细胞表面相关标记蛋白的表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细胞内转录因子的蛋白水平。此外,我们还将Bcl6-/-小鼠与P14转基因小鼠(该小鼠的CD8+T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LCMV GP33-41表位)杂交得到P14-CD4-Cre-Bcl6fl/fl小鼠,并用此小鼠的脾脏细胞过继转移到受体鼠内,从而构建出嵌合小鼠,这样可以排除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地在LCMV急性病毒感染模型中分析脾脏和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表型变化和相关机制。在机制的研究方面,我们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来研究BCL6与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区是否有直接结合。结果:1.在MPEC细胞形成后敲除BCL6,抗原特异性记忆性CD8+T细胞的频率和数量均不受影响,KLRG1和CD62L的表达也不受影响,同时IL-2和CD107a/b的分泌均不受影响。2.在T细胞内条件性敲除BCL6后,抗原特异性效应性CD8+T细胞和MPEC细胞的频率和数量明显减少。除此之外,BCL6缺失后,效应性P14细胞摄取BrdU的能力和Ki-67的表达都明显下降,而用Caspase-3/7和Annexin V/7-AAD染色检测的凋亡水平并未受到影响。3.在抗原特异性效应性CD8+T细胞内,BCL6可以与Tcf7基因调控序列直接结合,并且过表达TCF-1可以挽救BCL6缺失造成的MPEC细胞分化和IL-2分泌的减少。结论:在急性病毒感染模型中,转录因子BCL6可以与Tcf7基因调控区直接结合从而促进TCF-1的表达,进而促进效应性CD8+T细胞的扩增和MPEC细胞的形成。相反,在记忆性CD8+T细胞中,BCL6不能促进TCF-1的表达,从而也不能促进其稳态维持。